第170章 新官(第2/2頁)

張居正雖袒護家人,可家中子弟親朋與官員打交道並不多,他的兒子們,他也只囑托其與當今名士交遊,與官員打交道的事大多是由管家遊七去辦的。

他不在意名聲,卻也不希望家中多出幾個張世蕃。

張居敬聞言也是應了。

有些事張居正連張居敬也不好明說,張居敬畢竟未涉官場,官場上的彎彎繞繞說與他聽反而是負擔。

事實上,他從一開始便未考慮過讓柳賀去戶部。

若去了戶部,柳賀再往上的可能便斷絕了,何況不管是去戶部,還是工部、刑部與兵部,這六部事與柳賀在地方上處理的事務也無區別,無非是一府與一國罷了。

更重要的是,張居正並不希望柳賀和他有過多的牽扯,尤其是具體事務上。

他與柳賀離得越遠,日後若是出了什麽變故,柳賀才更可能保他。

張居正堂堂內閣首輔,自然不會軟弱到等著柳賀來保護,他自決定變法那日起,就做好了自己不得善終的準備,朝堂上許多官員覺得高新鄭淒慘,但再過數年,他張太嶽的結局未必會強過高新鄭。

他心憂的,無非是家中兄弟子侄。

對柳賀,張居正並不擔憂揠苗助長,柳賀既然能在揚州府平安度過,京城之事,他也未必不能處理了,將柳賀外放可以說是一種試探,柳賀既然能用,他還是要回京的,若是用不上,他恐怕就要一直外任了。

……

柳賀去吏部領了官牌,又將任官後的瑣事處理了一番,方才回到翰林院。

時隔三年,他又一次到了翰林院衙門。

以往柳賀只在史館中有一張小桌,任侍講後,立刻有了一方獨立的辦公之所,雖然是隔開的,但身為學士,他的確不必和普通翰林擠在一間。

翰林院衙署本就不大,館選一次就要添數位庶吉士,地方可以說是十分擁擠。

柳賀今日第一回 上衙,便先去見了上官申時行。

申時行既是翰林院掌院,又是詹事府詹事,對柳賀可謂雙重領導,申時行這人在朝堂上一向人緣極好,上官下屬都對他格外器重,見了柳賀,他先與柳賀敘了一會鄉誼,又將柳賀眼下負責之事與柳賀詳說:“有澤遠在,我便不必再為文章心憂了。”

“學士著實高看下官了。”柳賀道,“下官讀書時曾讀過學士的鄉試、會試程文,學士的文章也令下官受用不盡。”

申時行微微一笑,兩人寒暄片刻,柳賀便去忙自己的事了。

申時行是公認的老好人,柳賀卻一點不敢看輕了他,能在

張居正手底下混到閣臣的,哪一個是好對付的?

何況張居正死後,潘晟不能入閣,固然有張四維在其中作梗,但申時行難道未曾發揮一點作用?

在柳賀記憶中,申時行任首輔的時間恐怕有十年,可惜他上輩子沒認真記《明朝那些事兒》,否則時間節點就能更清晰一些了。

萬歷年的首輔可不是什麽好差事,遇上這麽個皇帝,神仙來了也要哭。

柳賀坐了一會,就有書辦奉上《大明會典》的編撰情況,還有一些留待柳賀處理的文書,柳賀看了一會,下一刻,就見黃鳳翔與於慎行一道入了內。

“見過學士。”

“鳴周兄,可遠兄,你們這般我可不敢當。”

“我就知澤遠兄會如此。”於慎行道,“我與鳴周兄是來為你道賀的,之前你家裏登門的人太多,我們便沒有過去。”

“澤遠兄,我二人是真心為你歡喜。”

黃鳳翔與於慎行比柳賀早一科中進士,晉升也不似柳賀這般飛速,可兩人自柳賀入翰林院時就與他交好,這詹事府少詹事之位,兩人覺得柳賀正是最合適的人選。

兩人約了柳賀吃酒,之後王家屏、張位、朱賡等隆慶二年的翰林也來向柳賀道賀,幾人在劉台之事上都出過力,與柳賀的關系一向也不錯。

翰林院中,柳賀也只是與許國、沈一貫關系一般,他在日講官上與許國有競爭,而沈一貫的性子與他不太相投。

張元忭與鄧以贊、吳中行早在柳賀回京時就登門過數回了,柳賀升了官,這官還升得很大,張元忭與鄧以贊還算克制,吳中行卻大咧咧道,要柳賀日後多多罩著他:“學士既升了官,以後吃酒都由學士掏錢。”

柳賀:“……子道兄你家中富庶遠勝我等,何必如此摳門?”

吳中行家世代為宦,祖上還有在正統時任過大學士的官員,論富有是翰林官中數得上號的,但他性子一貫實誠,不掏錢都是直接說出來的,柳賀與唐鶴征也拿他沒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