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離任(第2/2頁)

“為何?”楊堯比柳賀還要詫異,“娘,可是兒媳……”

“堯娘處處好,是天底下最好的媳婦。”紀娘子道,“原先我就和賀哥說過,請親家照顧妙妙,也多陪陪堯娘。我先在鎮江住上一陣,和賀哥三嬸還有鄰居們說說話,他爹……這些年我也未去看看他。”

對紀娘子來說,柳賀當官後的日子真是她做夢也沒想過的,兒子這般有出息,紀娘子覺得,她已經對得起早早去世的柳信了。

紀娘子與楊鄉紳夫婦不同,她仍不太適應被人伺候的日子,總覺得旁人口中的“太夫人”並不是她。

“娘,可是有二叔的緣故?”柳賀忽然問道。

紀娘子臉色冷了下來:“你提他做什麽?”

一看紀娘子這反應,柳賀與楊堯都明白了,紀娘子這般決定,和柳義多少有些關聯。

柳賀的靈魂畢竟來自未來,他並沒有這個時代的人對宗族、對親人的庇佑,對柳義這個二叔也沒有絲毫情誼,雖然柳義販私鹽之事影響到了他,但在柳賀心目中,柳義一點也不重要,因而這事鬧出來之後,柳賀的憤怒不及紀娘子的十分之一。

紀娘子卻不同,即便柳義與柳賀幾乎將關系斷絕了,但柳義仍是柳信的弟弟,這是不可更改的事實。

紀娘子留在鎮江,也是想將柳義和其他人看住。

柳義雖犯了事,但府中鹽商子弟都被放出來了,他畢竟是柳賀的二叔,徐爌那邊只令他將販私鹽的獲利吞出,便將他放了。

柳義這人就是大明朝的流氓,成日偷雞摸狗惹事生非,他膽子小,其實闖不了什麽大禍,他雖靠販私鹽掙了不少銀子,但銀子大多花在青樓和買假貨上,時日久了,府中古玩玉器店都知這位柳員外是個冤大頭。

這一樁事後,柳義目睹了同監的惡霸被嚴刑伺候的場景,嚇得是屁滾尿流,他人沒遭罪,卻在牢中生生餓瘦了十斤。

一回鄉,柳義便被宗族關了起來。

紀娘子卻覺得這樣還不夠。

柳賀的進士是他自己考出來的,柳義未幫到半分,即便柳賀在這揚州任官,官階還不低,可紀娘子即便不通官場上的是非,她也知,柳賀是得罪了當朝首輔才被踢至揚州的。

首輔是什麽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柳賀得罪了他,日子怎麽會好過?

紀娘子心疼柳賀每日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人黑瘦了不說,連自家妻女都顧不上。

灶戶們圍攻府衙的那一日,紀娘子又急又怕,生怕柳賀出點什麽事,戲本裏都有,說哪

個地方的老爺得罪了百姓,被亂棍打死。

她是後來才知道,害柳賀也有柳義的一份。

紀娘子怎麽能容?

她想著,柳義就算被族中關著,族老們也顧忌他是賀哥的叔叔不敢拿他如何,紀娘子卻沒有這種顧忌,長兄如父長嫂如母,她還是誥命夫人,就算每日拿鞭子抽柳義,旁人也不敢多說一句。

自柳賀任了官之後,下河村在整個西麓鄉都不一般了,柳賀一人便能將柳家宗族的田稅都抹去,他與楊堯只有一女,族中還有人想讓自己的兒子任柳賀為父。

這都是柳賀常年在外為官,家中事務無人操持的緣故,經營上的事他倒是可以托給三叔三嬸,但三叔對族老們並沒有威懾力,生意做大了,他也是民,仍是柳家的一員。

這些話紀娘子都未在柳賀面前說過,但柳義販私鹽的事一傳進她耳朵裏,她就有了這個念頭。

柳賀眼下在揚州,之後又要去京城,天高皇帝遠的,家裏人扯著柳賀的大旗作威作福,她恐怕還不知道,還以為家鄉人人敬重柳賀。

科舉是那麽好考的嗎?

官是那麽好當的嗎?

當然,這其中也有紀娘子不適應京中氣候的緣故,不過這鍋柳義至少得背一半。

紀娘子非要留下,柳賀也只得順了他娘的心意。將揚州府諸事交代清楚後,柳賀便啟程先回鎮江。

去時要比來時輕松許多,來揚州時,柳賀剛得罪了當朝首輔,旁人怕被牽連都不敢理會他,而離去時,揚州府衙的一磚一瓦已經有了他的痕跡。

離衙之日,府門剛開,柳賀便怔住了:“你們這是做甚?”

府衙外的路兩側竟站滿了百姓,姜通判等人在前,見到柳賀後便深深一叩:“聽說府台您要走之後,百姓們都要來送送您。”

柳賀道:“不必如此大張旗鼓,讓百姓們都回去吧。”

路兩旁的百姓們卻都不動,只跟著柳賀馬車行進,一路經過下關,到了碼頭,依然有許多百姓跟隨。

“瞧見了嗎?這便是民心。”吳桂芳與徐爌正在樓上飲茶,望見這一幕,忽然道。

“京中艱難險阻,願明日之柳澤遠仍如今日之柳澤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