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破案(第2/2頁)

柳賀話音剛落,就見府衙外一名緋袍官員徐徐走出,看到此人的一瞬,江西橋整張臉上已毫無血色。

他雖不常去縣學,但對傅孟春這位大宗師的樣貌還是十分熟悉的,傅孟春到來後,江西橋心道不妙,立刻撲通一聲跪下:“大宗師饒了學生吧。”

他臉上涕淚橫流,再不見方才讀書人的從容氣魄,傅孟春看了他一眼,道:“你犯下此番惡行,不僅柳府台不容你,本官也容不得你,讀書人之惡,尤甚百姓之惡十倍,爾之惡行更是與禽獸無異,來人,革去這敗類的生員襕衫!”

“有勞傅宗師跑一趟了。”

“澤遠不必客氣,我既任了這提學之職,自是要將這等過惡彰著者從縣學中逐出。”

沒了生員身份,江西橋自是任由柳賀拿捏,便是府衙中最普通的衙役也能夠欺侮於他,此時兩名衙役沒費多大力氣就將他捆住,偌大的荊條便將他打得皮開肉綻,江西橋初還能發出聲音,受了幾下杖刑之後,便進氣多出氣少了,過了一會就徹底沒了聲息。

在大明朝,地方官員沒有死刑的執行權,針對死刑,朝廷有朝審和會審制度,會審即“三司會審”,由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主官對案件進行審定,務必要理由充分才可對犯人執行死刑。

各種刑罰中,杖刑的輕重取決於衙役下手的兇狠程度,在地方上,一些官員就是靠著杖刑斂財,銀子給的多的便高高擡起輕輕放下,銀子給的少的,被活活打死的都不知凡幾。

有些地方甚至掌握了“內八”與“外八”站立的技巧,若站位是內八,則輕輕打,若站位是外八,則狠狠打,一點情面也不留,人是死是活則全憑運氣。

……

眼見方才還得意洋洋的江西橋此時成了一團爛肉,府衙內外都噤了聲。

柳賀年紀輕輕,面對此番場景竟然未被嚇住,還與傅孟春閑談了起來:“本府出了這等奸惡之人,倒叫大宗師笑話了。”

“也是老兄對生員們巡視不夠的緣故。”傅孟春笑道,“多虧澤遠你明察秋毫,才能將這等敗類揪出。”

兩人互相吹捧了好一陣,看得一眾官員紛紛側目。

前任謝知府還在時,傅孟春可不是這種態度。

南直隸提學禦史與揚州知府同為四品官,但因提學禦史巡一方學政,擁有對各府文教的考核權,在地位上便隱隱高過知府一頭。

傅孟春上回巡揚州府時,他對謝知府可謂不假辭色,哪像與柳賀閑談時這般客氣!

這一方面因為傅孟春與沈鯉同為嘉靖乙醜年進士,彼此間有交集,柳賀因沈鯉的緣故結識了不少官員,而另一方面,柳賀同樣是沾了張居正的光。

今年五月,張居正頒布了提學敕諭,加強對天下提學官的管理以正學風,傅孟春在京中關系網淺,他自然想加深與京中官員的聯系,旁人以為柳賀得罪了張居正,可他卻知柳賀這知府之位正是因張居正而來,因而南直隸各府官員中,傅孟春與柳賀關系最親近

……

江西橋、李懷一案審完,柳賀朗聲道:“各位大人,作為官員,咱們肩負著為百姓謀福的職責,百姓若是蒙了冤,咱們便要替百姓昭雪,否則豈不辜負了一聲父母官的稱呼?”

“江西橋此案,本官命人遍訪江、李兩家附近的鄉鄰,追了數日才將證據追到,只為讓此案有水落石出之時,本官在此就是為了告訴各位百姓,若是有人犯了案,無論他是皇親國戚,還是官宦世家,本官都絕不容情。”

“只要本官在此一日,這揚州府的天必須是青天!”

柳賀這話一出,四周百姓紛紛叫起了好。

付推官等負責府中查案的官員則是面如土色,江西橋這一案他們畏李家之勢不敢查,柳賀查時竟直接繞過了他們,直到今日他們才知曉,柳賀為了查清此案竟請動了李家與一省學政。

他們眼下終於明白,柳賀與前一任謝知府行事風格完全不同。

即便沒有這揚州府上下的一眾官員,他也能撇開他們做成不少事,這麽一個有膽色,背景又深厚的官員,他們得罪了他究竟是不是好事?

揚州府歷任主官中,又有何人有柳賀這般膽色?

不少官員都在此刻暗暗決定,若是有一日柳賀與揚州府中士紳富商們起了沖突,他們兩不沾最好,既然一個都得罪不起,那就一個都不要得罪,明哲保身最是穩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