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商稅(第2/2頁)

這並非說揚州富庶遠勝蘇、松二府,只是因鹽運、鈔關二事,揚州知府這個位置格外重罷了。

相對而言,刑名案件及文教之事難度就要小得多了,揚州知府們上任之初也多會拿這兩樁事開刀,柳賀顯然也不例外。

……

“去年一共只收了這般多的商稅?”柳賀一邊翻看著賬目,一邊詢問戶房的書吏。

他問得極細,每一筆銀錢的流向都必須讓戶書答得清清楚楚,對錢糧上的事,柳賀一向很關注,畢竟府官若是連錢袋子都抓不住,他之後也不必繼續做了。

戶書匆忙答了一陣,原以為能糊弄過去,誰知柳賀一下子點出了問題:“紡織之利你方才已經說過一遍,不必再說。”

“是。”

大明朝商稅收得的確不高,且商稅的名目並不清晰,田稅有黃冊和魚鱗冊對照,商稅卻難以核查清晰,且大明朝商稅極低,三十取一罷了,盡管如此,因商業獲利極高的緣故,便是三十取一,商人們偷稅漏稅的情形依然嚴重。

這三十取一是洪武朝的稅制,後來的皇帝倒不是沒想過多收稅,畢竟朝廷要花錢的地方多,靠著百姓們苦出的田稅遠遠不夠,然而一旦朝廷想對商人征重稅,便有一大群商人跳出來,什麽祖宗之法不可為,不可與小民征利。

看到商稅的賬冊之後,柳賀不由笑出了聲。

就以錢家舉例,錢家有鹽引,背後站著武清伯李偉,是揚州城中出了名的豪富,去年一年,錢家繳納的商稅是七百二十一兩。

也就是說,錢家去年經營商業上只掙了兩萬兩銀子。

這些人在揚州城中作威作福,可到了交稅的時候,他們就是“小民”,這樣的小民,誰人不想當?

揚州府有鹽運,有揚州鈔關,去年一年,揚州鈔關所收的稅在各府排第八,占著京杭大運河與鹽運司的便利,揚州的商貿極其繁榮。

後世的淮揚菜系便是因明清鹽商而繁榮,鹽商的奢靡程度可與皇帝比肩,像“養瘦馬”這樣的惡習便是來源於此時。

柳賀這知府的位置還沒坐熱,就被府城中的富商贈送了幾位瘦馬,他不知曉這些鹽商是沒通過氣還是要怎樣,這幾月來,送到柳賀這裏的女子已經有了十數位,大有讓柳賀力竭人亡之意。

柳賀將這些人都遣走,又給家中送了一封信——他每日處理府事已是極忙碌,還要將心思花在這些事上,精力實在是不太充足。

他雖不想讓楊堯辛苦,可後院的事楊堯不處理不行。

升任知府後,柳賀自然住到了府衙,這府衙中有前任知府留下的人馬,柳賀只清理了一些與他生活息息相關的,其余不重要的職缺他仍然留

著。

結果某日他深夜才將事處理完,卻見一位嬌媚可人的女子在院中候著自己。

那一瞬,柳賀覺得自己簡直是在宮內看到王大臣的萬歷帝附體。

深更半夜,他簡直把《午夜兇鈴》、《電鋸驚魂》等等電影的情節在腦海中過了一一遍。

他可以確定,這些鹽商是想謀殺他。

柳賀處理衙事已經筋疲力竭,日後若是還有這樣的事發生,他絕對忙不過來,請楊堯出馬是必須的。

柳賀升任知府後,楊堯便被封恭人,知府衙署中一應要事、人情往來都比柳賀為同知時復雜得多,要說最簡單自然是在京中時,柳賀只需要與同僚及幾位上司見禮。

……

柳賀關注商稅一事,實在是因為府中商人拖欠稅款的情形太嚴重,為此他特意查閱過揚州府百年來的商稅繳納數,除了賬冊遺失的年份,自嘉靖後,商稅的收繳是一年不如一年,官員們於收稅一事也並不積極,柳賀甚至在賬冊中看到,有幾位知府前輩甚至幫本地的巨富做假賬。

有一個無可奈何的事實是,一府之中,能位列豪富的商人,要麽背後有一位官員作為倚仗,要麽自身家中就出過進士,比如如今的三輔張四維,張四維幾乎是晉商在朝中的代言人,揚州府城中的不少官員與他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再比如柳賀在翰林院中的同僚許國,許國科第只是三甲,然而他仕途卻極暢通,誥敕房值守過,天子日講也任了,其中固然有他才幹非凡的緣故,也因為他身後站著徽商這一龐大的群體。

揚州鹽事也是由徽商與晉商主導,柳賀與許國在翰林院中交情一般,可他在揚州知府任上後,許國也修書一封,請他照顧一二自己的家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