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治河策(第2/2頁)

雖花費不似開通新河那般龐大,但是河工耗費一向甚巨,因而吳桂芳這疏一上,朝野上下立刻議論紛紛。

吳桂芳此前力挺的是開通新河,他在此事上和傅希摯產生分歧,但靠著張居正的威勢,他的想法便是治理黃淮的主策。

但眼下,吳桂芳竟輕易地改了主意!

一時之間,朝中折子亂飛,有彈劾吳桂芳浪費朝廷財稅的,也有彈劾吳桂芳為官軟弱的,更有官員認為治河之事重要,輕易改弦易轍便是辜負了天子的器重,要求吳桂芳辭官的。

作為吳桂芳的得力幹將,柳賀也不能幸免。

他此前得天子特賜飛魚服,便有言官彈劾,說天子對他恩遇太重,柳賀未到而立之年就蒙天子恩典任日講之職,這已是天子厚待了,再賜下飛魚服,即便是天子偏愛柳賀,柳賀也不該不要臉地收下才是。

這件事上,文官們既批評了天子,但罵柳賀罵得更狠。

當然,這其中也有柳賀得罪了張居正的緣故在。

此時的言官們還是頗有戰鬥力的,可以說是噴遍朝野上下,人人為之色變。

只要不得罪內閣,言官們的日子便格外好過。

柳賀被打發去治河之後,因他守高郵湖有功,耳邊著實清凈了一陣子,但眼下吳桂芳更改了治河的策略,言官們又從他奏疏中知曉,柳賀在這份水策上也發揮了作用,言官們當然不客氣,一波一波的火力對準他。

可惜柳賀人不在京城,言官們的風采他是無緣得見了。

若是他親眼看到,恐怕得感慨自己再次因帥獲罪了。

因朝中議論眾多的緣故,柳賀的這篇《治河策》也被公開了。

……

“澤遠這人,在外也不閑著。”

翰林院中,羅萬化、於慎行、吳中行等人聚在一處,一起讀柳賀這篇《治河策》。

柳賀文章寫得漂亮,幾人一向十分清楚,這篇《治河策》讀完,依然是柳賀一貫的文采風流,但和會試時、在翰林院時不同,或許是到地方上歷練過的緣故,柳賀的文章更是平實實用,字字句句都奔著解決問題而去。

“這等文章,讀來真令人齒頰留香。”

“在下覺得,這文章的厲害之處不在文采,而在於一個策字。”於慎行道,“黃河為何難治?黃河奪淮後,淮河各府水患連連又是何故,澤遠在這篇《治河策》中已提得分明,且遙堤、縷堤等如何發揮效用,他亦是條條說明。”

“澤遠為人本就實在,他寫出這樣的治河策並不叫人意外。”

“我少時常見黃河泛濫,治河之事我懂得雖不多

,卻覺得澤遠所列諸條都可堪用。”

“若是澤遠真能將黃淮治成,這《治河策》恐怕會成為後世效仿的典範了。”

翰林院中諸同僚原以為柳賀會因被外派治水而頹喪,結果柳賀不聲不響地又搬出了這《治河策》,即便對河務不通之人,也能感受到這《治河策》的厲害之處。

“這《治河策》若是真能成了,柳澤遠恐怕五年都不能回京了。”

見羅萬化幾人為柳賀高興,有人涼涼說道。

羅萬化目視著這人:“澤遠是能成事之人,他既已離京,心中所念的便不是這京城風光,而是如何將河治好,還十萬百姓以安寧。”

“何況無論澤遠何時回京,《治河策》這般的文章,閣下恐怕五十年也寫不出來。”

羅萬化脾氣本就執拗,連張居正的招攬都不理會,因而他堂堂狀元在翰林院中卻並不受重用,可無論如何,羅萬化的科甲就是高於這幾位嘲諷之人,正如這幾人便是再譏諷柳賀,就文章本身而言,他們仍是遠遜於柳賀。

《治河策》一時之間火爆京城。

柳賀當年連中三元名動京師,之後他官位升得雖快,於文章上卻並無建樹,坊市之中也少見他的文章集冊。

便有人想,莫非柳賀是江郎才盡了?

然而這《治河策》一出,京城的讀書人便發現,柳賀的文章比之會試時竟絲毫不遜於會試時,相反,因閱歷更豐富的緣故,這篇文章讀來毫不晦澀,便是老弱婦孺也能明白其中之意。

柳賀中三元後,天下讀書人都以他的文章為標杆,這篇《治河策》引得京城紙貴,滿京城的讀書人都在抄寫這篇文章。

大明朝的讀書人最愛議論時事,治水雖非他們擅長的領域,卻不影響他們各自發表高見。

自然而然地,黃淮的治理也成為本月京中爭論的熱門話題,便是仍在讀書的天子都有所耳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