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修書(第2/2頁)

柳賀他們這一科,眼下考選的庶吉士還未至翰林院,但翰林們卻是人人期待,並非他們這一科的進士們有什麽三頭六臂,而是考選庶吉士便意味著有新人來幹活,人來得越多自然越好。

柳賀上輩子有個在街道工作的小夥伴,小夥伴原來在辦公室工作,四個人幹著九個條口的活,每天就期盼著來新人,領導也用新人的餅吊著他們。

結果新人一來,領導立馬撤走了其中一位工作最清閑的,還是四個人幹九個條口。

後來大概是領導覺得他們潛力無窮,又把其中一位調走了,三個人幹九個條口的活,於是柳賀的小夥伴和他同事全跑路了。

古往今來,對新人的期盼都是一致的,何況翰林院的人手原本不至於只有這些,只是世宗皇帝自嘉靖三十二年便停了庶吉士考選,直到四十四年才重啟,柳賀他們已經算是有好日子過的了,丁士美申時行他們入翰林院的時候,活兒一點沒少,進的新人卻只有光禿禿的三個,豈不是聽者傷心聞者落淚?

但這事兒嘉靖皇帝就是能幹出來。

《世宗實錄》的確工程量浩大,勝過此前任何一任皇帝,柳賀剛熟悉完人事,就被分配了修《世宗實錄》的任務,好在他如今是官,翰林院中也有人手給他支使,倒不必事事都他自己來幹。

“柳修撰,您今日來得真早。”

柳賀到時,衙門中的屬吏已經在任了,柳賀去點了個卯,便有值吏替他將茶水倒好,柳賀一杯茶沒有煙,便對著《世宗實錄》要修的年份一一對應,《世宗實錄》修了五年,按年份算,眼下才修到嘉靖十九年,共二百三十四卷,分到柳賀手中的,便是嘉靖十九年至二十四年的內容。

他手邊堆滿了十九年至二十四年的資料,不必卷卷都由柳賀去找,有個趁手的吏員用一用還是方便的。

柳賀抿了口清茶,身子稍稍暖和了一些,便開始翻閱資料。

修實錄這種事不需要文采斐然,但必須事事周到,將客觀發生之事記於紙上,不可有錯漏,這便是實錄的“實”字所在。

到了修史時,柳賀博聞強記的本領便發揮出來了,他在丁氏族學、在書肆甚至到了府學中最擅長的便是看書,他看書雖快,卻能將書中內容記住大半,這樣便省去了回頭再找的時間,可以說是事半功倍。

“柳修撰這般早。”

柳賀正查完一卷書,聽來人問候,便笑道:“趙編修也早。”

來人乃是隆慶二年的探花趙志臯,他年歲是那一科一甲三人中最大,今年已有四十七歲,因而他在翰林院中性子可以說是十分隨和,不如羅萬化有書生意氣,也不如榜眼黃鳳翔書卷氣息足。

然而作為後世之人,柳賀卻知道,正是這個平平無奇的中年人在萬歷後兩任首輔,萬歷後期的首輔之位可謂是個大糞坑,便是在邊上走兩步都能濺上一身屎,當了之後就得天天挨罵,還得替皇帝擦屁股。

趙志臯坐下之後,翰林院史館的諸位同僚也都到了,眾人一邊抱怨修史難,一邊嘆著氣打開書冊。

柳賀將“癸酉,孝貞純皇後忌辰,永孝殿行祭禮,遣英國公張溶祭茂陵”一行寫下,稍做檢查之後,便開始寫下一條。

侍讀學士丁士美此時恰好來到史館,見柳賀與張元忭、鄧以贊三人均是專心修書,面上不由多了幾分欣賞之意。

對柳賀來說,修書這事算不上痛苦,他本身就愛看書,翰林院史館內的書內容龐雜,柳賀一不注意就會徹底地沉浸其中,他一卷書看完,再對照著其他資料查閱,一個上午便寫上兩三條。

世宗朝離得畢竟近些,資料查起來也容易,柳賀聽說前幾年的翰林還要校錄《永樂大典》和《承天大志》,任務量顯然更重。

柳賀的鄉試主考之一孫鋌主修的便是這兩冊書,可惜孫鋌已於去年過世,柳賀聽到這個消息也覺得很是遺憾。

修完書,柳賀便與眾位翰林一道吃飯,按規矩來說,京中官員的夥食都由光祿寺供應,但光祿寺做飯難吃是出了名的,皇帝吃了都流淚,據說夏言當首輔的時候都是自帶夥食,嚴嵩每天和他對桌吃飯,他美酒美食地吃著,卻一勺都不分給嚴嵩,因而後來他被嚴嵩噶了,其中恐怕也有這一勺飯的因素在。

柳賀吃了一餐,可以說是確實不太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