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聖旨(第2/2頁)

翰林是未來的宰相候補,比之一般京官前程更是遠大。

王惟善任過山西高平知縣和潞城知縣,又去戶部幹了一任員外郎,兢兢業業十二年,才在嘉靖四十四年時邁入四品官的行列,到今年轉任鎮江知府。

他就是朝中無人的典型。

當然,如今能安穩當官的不可能完全沒有背景,只是他的背景不如旁人雄厚罷了。

……

寒暄過後,王惟善神色變得嚴肅謹慎,他走至香案前,左右官吏將聖旨遞給他,王惟善接過聖旨,道:“恭請聖安。”

王惟善為官已有十八年,見過的聖旨只有任戶部郎中時最多,替聖上頒布聖旨卻是第一次。

“奉天承運皇帝,敕曰,鎮江府柳賀舉業嚴謹,文章典雅,於隆慶辛未科殿試奪魁,特賜……”

紀娘子被楊堯扶住接了旨,眼中淚水再也止不住。

然而王惟善帶來的聖旨卻不止這一道,只聽他繼續道:“國家推恩臣下,而必及其家室者,所以厚人倫之本也。行在翰林院修撰,柳賀之母紀氏、其妻楊氏茲特封為安人。服此隆恩,毋忘儆戒,欽哉。”

紀娘子與楊堯一並謝恩,四周百姓此時無不羨慕地看著紀娘子與楊堯。

“有一個狀元兒子真叫人羨慕。”

“這柳家娘子真有富貴之相,如此年輕便當了狀元夫人,日後怕是有享不盡的福分。”

王惟善宣了聖旨,道:“安人,狀元郎此時在京中為天子辦事,安人不必太過牽掛。”

“有勞府尊大人了。”

王惟善將柳府環視一周,這地方是清風橋,乃是當年靳貴中解元之地,果然極有文運氣象,然而柳家家宅卻著實簡單了些,只有一塊解元匾顯出幾分氣派:“天子特賜的狀元碑本府將派人加緊制成,安人若是有煩心事,可派人至府衙,本府自當為狀元郎的家眷分憂。”

王惟善帶領大小官員離去後,留在清風橋附近看熱鬧的百姓不減反增,楊鄉紳和三叔緊急安排人辦酒席,並約了兩三日後請附近街坊及家中親鄰吃酒,柳府外,鞭炮聲鑼鼓聲一直熱鬧,柳賀奪了狀元,且是鎮江府自大明開國以來第一位三元及第者,鎮江府中人都與有榮焉。

以往鎮江士子在科考一事上總是被丹陽縣、金壇縣壓一頭,松江二府及應天等地提起鎮江士子時都是一臉不屑,然而今日,柳賀是徹底讓他們吐氣揚眉了!

姑蘇松江狀元多,我鎮江府有三元及第!

蘇州府一甲笑傲大明,

但我鎮江府有三元及第!

活著的三元及第者!

柳賀一人便可秒殺所有!

……

紀娘子告知楊堯自己累了,想去後院休息片刻,楊堯終究有些不放心婆母,剛到後院門口,就見自家婆母拿著巾帕不斷拭淚。

楊堯便停住了腳步,她知曉婆母不願此刻的模樣被自己看到。

對相公中狀元一事,楊堯心中猶自感慨萬千,何況是吃過不少苦頭的婆母呢?

他們母子二人一路扶持著走過來,相公從未對她述說過讀書辛苦,婆母也不是愛訴苦的人,提起如今的生活,她心中只有滿足,只有偶爾在飯桌上,婆母才會偶爾提起,那時的辛苦放到現在反倒成了回憶。

……

城外仍在敲鑼打鼓,從東向西,本以為敲兩下便停了,誰知從晌午一直敲到傍晚,敲得人腦袋疼,到了下午時,不知哪邊竟搭起了戲台,唱起了《商輅三元記》,《商輅三元記》乃是昆曲,講的便是商輅連中三元之事,恰好符合柳賀連中三元的情境。

楚夫人平日倒是挺愛聽這出戲,如今則是聞之生厭。

如今她自然是說不出中了狀元她也不悔這種話了。

府裏的小丫鬟閑談時都在說柳賀中狀元之事,什麽府尊大人親自去柳府頒的聖旨,什麽柳賀的母親夫人都獲封安人,即便楚夫人刻意回避這一話題,耳中仍是會聽到。

正好中午女兒宛娘回了娘家。

宛娘性子溫柔,她當年並不同意楚家毀約,只是楚夫人實在不忍心她受苦,才強逼著楚賢去柳家提了退親。

而如今,宛娘並不會在她面前提柳賀這個名字,她是個孝順女兒,父母即便有錯她也不會提。

可楚夫人卻看到了女兒眉宇間的愁緒,女兒在馬家相夫教女,但因只生了一個女兒,婆家並不歡喜,待她也不如從前。

楚夫人心知,紀娘子為人敦厚,即便宛娘生不出兒子,以紀娘子的性子也絕對不會為難。

只是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