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讀卷(第2/2頁)

有內侍向隆慶帝呈上茶水,隆慶帝便要內侍為讀卷眾臣也上一份茶:“李卿家年事已高,賜坐,坐著讀便是。”

李春芳雖坐下了,卻不敢坐滿,屁股只坐了一半,之後便拿起眾臣商議的狀元卷讀了起來:“臣聞帝王之禦世也,必明乎禮之文……”

李春芳聲音不大,隆慶帝堪堪能夠聽清,在李春芳讀卷時,若讀到合他心意之處,他便輕輕點頭。

李春芳讀過之後,內閣中排名第二的高拱開始讀內閣推薦的榜眼卷,讀到榜眼卷時,隆慶帝的神色就要淡一些,眾臣工皆知當今天子並非喜怒不形於色之人,看來兩份考卷中,他更偏好第一份。

接下來張居正、殷士儋、郭乾等人分別讀卷,每一份殿試卷讀完,天子便在紙上記下點評之句,殿試畢竟是天子欽定的甲次,自然也要如會試、鄉試般寫下批語。

殷士儋讀文章時,隆慶帝眉毛挑了一下,待到郭乾讀時,眾臣都注意到天子正在專注地記錄,這顯然並非郭乾所讀文章享受的待遇,應當是殷士儋所推的文章。

殷士儋默然不語,其余臣等神色都有了些許變化。

擇何人卷為狀元卷,也代表天子為政的偏向。

上一科殿試重實務,這一科則考的是禮法道德,天子雖為人隨和,對大臣們也多有倚重,但天子之權不可奪,天子就是天子。

十二卷全部讀完,隆慶帝也有些困乏了,他微笑道:“諸位卿家所薦文章果真都是佳卷,朕讀來也是極喜愛,幾位卿家推薦第一卷 為狀元卷,朕卻更偏好殷卿家所讀之卷,諸位覺得如何?”

此時雖已到殿試讀卷時,然而考生的試卷卻依舊彌封,天子更偏好第四卷 ,卻並不知曉此篇文章由誰而寫。

這也是皇帝為了彰顯取士公平之意。

“此卷提及周、漢二朝之詳盡,於禮教之言解讀之深,為諸生之最。”隆慶帝道,“且此文言雖樸卻意味深長,便是朕也大有所獲。”

“朕出殿試卷前便與眾卿家說過,策問之卷重的並非文采,而是可用之處。”

天子話都說到如此份上,眾臣工自然不會反對。

狀元卷既已定下,榜眼卷和探花卷的決定更不會有反對聲,待頭甲三名進士決定後,天子又依次定下二甲一至九名之殿試卷,之後便將二甲之後的考卷退還給內閣諸臣,頭甲卷待明日張榜前再拆。

待眾讀卷官用了禦賜的宴食之後,便又退至東閣,開始拆二甲、三甲進士的考卷。

“二甲第一為順天府趙鵬程。”

“二甲第八竟是耿子衡之弟,果然是家學淵源。”

“黃洪憲為會試亞元,殿試則是二甲十三,他這文章寫得不錯,只是文辭過於精美了,未給自己留太多余地。”

眾讀卷官一邊拆著卷,一邊將眾士子的姓名、籍貫等進行核對,對比後發現,這一科三百九十七人的名字已填寫於黃榜之上,唯獨柳賀、張元忭、鄧以贊三人不在其列。

“究竟何人奪了狀元?”

頭甲卷還未拆,眾讀卷官此時也是議論紛紛,所薦十二篇文章讀卷官們都已讀過,對頭甲卷多少有些印象,然而何文是何人所作,知曉的人就不多了。

呂調陽此時笑而不語。

他畢竟是這一科會試的副主考,張元忭的卷子他印象不深,柳賀與鄧以贊為《詩》一經的經魁與第二,《詩》正是他這個副主考審閱的範疇,哪一篇是鄧以贊所作,哪一篇又是柳賀所作,眾讀卷官中最清楚的就是他。

“真是走運。”呂調陽在心中思索道,“我原以為此子能入二甲前三便不錯了。”

……

第二日,眾士子穿上在國子監領取的進士巾服,前往午門外參加傳臚大典。

傳臚大典前的程序也甚是復雜,先由內閣大學士拆開一甲三名試卷,向皇帝面奏一甲三人的姓名與籍貫,司禮監將之交與制敕房官,制敕房官再將一甲三名的姓名籍貫填於黃榜之上,用過皇帝的印寶之後,一科黃榜便正式奏效。

到午門時,眾士子心中也極其忐忑。

誰能名冠一榜為後世所銘記?誰能獲狀元牌坊榮蔭鄉裏?又是誰日後能官至九卿乃至首揆?

等候的時間可謂漫長到了極點,不過眼看科甲名次就要公布,士子們耐心可謂十足。

作為會元,柳賀站在眾士子之前,在鴻臚寺官的引導下引著眾士子上前。

此時恐怕是在場士子最忐忑的時刻,但待黃榜揭曉,眾人的身份便能由舉人轉為進士,真正實現從民向官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