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會試(第2/2頁)

南直隸作為兩京之一,士子入場次序只排在北直之後,柳賀幾人並未等候多久,便到了搜檢入場的時候。

入場之時,士子們將考票交給提調官,提調官通常為禮部儀制司員外郎,堂堂從五品進士,此時也只能迎著寒風為考生們一一驗票。

嘉靖四十四年以前,會試考卷仍由考生自備,由印卷官鈐印之後還給考生,而嘉靖四十四年之後,考生的考卷則在禮部鈐印之後交給提調官,由提調官驗票之後給卷,這就杜絕了冒名頂替的可能。

領過考卷之後,搜檢便開始了,因考會試的都是舉人,在搜檢上要比鄉試會試等溫柔許多,但搜檢官丁依舊嚴格,將柳賀所攜帶之物掰開細驗,搜檢結束之後,柳賀抓緊時間將衣衫整理好,在這零下的氣溫裏凍著了可不是小事,他還得捱過後面三場的考試呢。

搜檢結束後,考生便正式入了場,會試依然講究對號入舍,開考前兩日,禮部在貢院外張貼席舍圖讓考生知曉,柳賀迅速找到了自己對應的號舍,在自己對應的坐席上坐下。

考場規定,考生不能在過道內遊蕩,晃的時間太久,便會淪落到“扶出”的結局,柳賀聽參加過會試的舉子講考場規則時,印象最深的便是“扶出”二字。

考房中依然只有兩塊號板,可以說是又冷又寒,與坐監無異,但柳賀畢竟是自縣試一場場考過來的,脫衣落襪之類的行徑都已做遍,節操早就丟光了。

他將自己的床褥等鋪好,裝好擋風簾,又將鍋碗瓢盆等安置在一旁,柳賀在家也是煮過飯的,不是那等四體不勤五谷不分之人,幹糧他也備齊了,待身子暖過之後,他便去看此次會試的考題。

第一題很短,只有五個字——“生財有大道。”

此句出自《大學》,原句為“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得疾,用之者舒,則財恒足矣。”

看到題目的一瞬,柳賀不由長嘆一口氣,張居正不愧是大明第一改革家,其他鄉試會試程文都是孔孟之道聖人之理,他上來第一句便是生財。

《大學》此句可謂理想中的財恒足的狀態,然而眼下大明朝的財政可謂生之者寡,食之者眾,這裏的寡與眾說的不是人數,而是使用量。

張居正走的是實幹路線,他當然不希望考生破一個“天下未嘗無財”也,這句屁話和“生活中不是缺少美,只是缺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一樣,道理人人都懂,關鍵在一個“道”字。

柳賀閉眼沉思了片刻,此時考場中極為安靜,想必其他考生也在思索破題之法。

這個“道”字,可以從財的來源與生財的方法上來講,但他破的內容也不能脫離《大學》原義,此時畢竟是會試考場,柳賀下筆時也略謹慎了一些。

但事實上,會試寫出的文章未必會

比他平日的文章更好,能進入會試考場的,多數都是有真才實學之人,會試只需將平日所學盡情發揮,考出的名次便不會差到哪裏去。

若是腦中思慮過多,反倒影響了自己的正常發揮。

柳賀深吸一口氣,不再猶豫,在稿紙上寫下“夫財生於勤而匱於移也”一句,這便是他的破題了。

破題之句寫完,之後承題起講等句柳賀心中也有了想法,不過眼下考試時間還很充足,慢慢寫就是。

柳賀心態上是很放松的,時間充足,他就有足夠的時間去寫文章,當然,會試三場,文章還是能早些寫完為妙,畢竟天氣寒冷,在這逼仄的號房裏要度過好幾日,之後他的狀態絕對不會比現在更好。

想及此處,柳賀又將文章後半在稿紙上寫完,自鄉試之後他就養成了先在稿紙上寫之後再謄抄的習慣,以往是寫一篇謄一篇,現在是將所有題目寫完再統一謄抄,不然到了黃昏給燭時他還未寫完草卷,那就後悔也來不及了。

一篇文章寫完,柳賀搓了搓手,再去看下一道題。

此時他不由懷念起了在江南貢院時的舒爽,京城這天氣著實磨人,即便今日出了太陽,依然有風透著雨簾卷進來鉆進他脖子裏。

科考之事當真不是那麽容易,他需要空調和暖氣來拯救一下。

第二題出自《論語》,為“先進於禮樂”一句,孔子曰,先進於禮樂,野人也,後進於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吾從於先進。

柳賀眉頭微微蹙起,他將筆放下,開始思考起這道題目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