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搬家(第2/2頁)

走到族學門口,河邊依然有人在下棋,還有人躲在巷道裏乘涼,柳賀有日子沒走這條路,重新走時卻依舊有種熟悉感。

他停下腳步,只覺心中的急躁感消散了不少。

讀書一途他並不孤單,社學中有孫夫子關心,在丁氏族學,丁顯丁瑯等幾位先生同樣為他傾注心力,科舉這條路雖然艱難,可他身後一直有人在支撐著。

“但願你我院試能夠順利。”

“竭盡全力即可。”

柳賀和施允都心知,院試雖然只是爭奪一個鄉試的資格,可在南直隸一省,情況卻沒有想象中那麽容易。

嘉靖四十三年,也即去年二月,朝廷發布了新規,要求各直、省科考每舉人一名,取科舉二十五名的比例錄取。(注)

對於南直隸這種科舉發達的地方來說,這個比例可謂要了老命。

舉個例子說,嘉靖三十一年的時候,南直隸科考的士子就有五千人,這些人都是去爭取一百三十五個舉人名額的。

而新規要求,舉人和科考的士子按一比二十五的比例錄取,也就是說,院試只能收三千三百七十五人,剩下那一千六百二十五人怎麽辦?或許只能涼拌了。

何況這還是嘉靖三十一年的數據,今年是嘉靖四十四年,士子的總數定然蹭蹭上漲。

不過大明朝廷經常在科考一事上仰臥起坐,且明廷有規定,地方有應對,有些事情便是皇帝也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總要給士子們一條活路。

作為即將鄉試的一員,柳賀還是希望規則能稍稍調整一下。

……

回家之後,柳賀便一直在著手搬家的事,搬家不難,叫輛牛車,再借紀家的馬車裝滿東西就足夠了,柳賀與紀娘子平日生活簡單,要帶的東西也不多,只是紀娘子考慮到城裏處處要花錢,才盡量多帶一些。

柳賀府試取了第二的消息已傳遍了整個下河村。

報錄人雖未從府城趕往下河村道喜,但此次府試排名經由丹徒縣傳至西麓鄉,鄉裏敲鑼打鼓下了村,到柳賀家門前時,柳賀人在府城,他家前屋後鄰居們都在忙著農事,一聽鄉裏傳來的消息,村裏人都不敢相信。

府試第二!

全鎮江府多少士子,柳賀竟然是第二名!

“知府老爺親自點的第二,你們下河村這下出了個讀書種子了!”

不說下河村,自大明開國以來,整個西麓鄉也未出過一個府試第二!

“柳家這下又要發達了。”

“這賀哥兒平素不聲不響的,竟去城裏捧了個第二回 來,這比他爹當年還厲害!”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柳信這一脈是這樣,柳義又是那樣,實在是……”

“擋不住人家命好,有個好哥哥,我與你說,前幾日賀哥兒他二嬸……”

柳賀考了一天就回來,二嬸把村裏走了個遍,將這一消息傳得滿村皆知,村裏人都以為此次柳賀是落榜了,誰知柳賀竟那麽厲害,只考了一天就中了。

於西麓鄉來說,子弟在府考中取了第二也是莫大的榮耀,待柳賀從府城回來,鄉裏和族中的獎勵都送來了,獎勵比之縣試時豐厚了不止一等。

但柳賀回來第一件事就是搬家。

他和關系親近的本家與鄰居都說了,到搬家的時候,三叔等人都來幫忙,隔壁二叔與二嬸聽見馬車聲音,就見柳賀與紀娘子正往車上搬東西。

“嫂子,賀哥兒,這是上哪裏去?”

“搬去城裏住一陣。”紀娘子面無表情道,“以後家中就煩勞二叔照料了。”

“這……怎麽也不說一聲?嫂子,哎,賀哥兒!”

“二叔若是幫忙搬東西便過來,若不幫忙,請別擋著道。”

柳義不禁有些急躁。

他是個渾人,從前柳信在的時候,他什麽事都仗著柳信,柳信去了之後,他成日過來找麻煩,可紀娘子人在這,家也在這,他多少有一分踏實感。

眼下紀娘子一言不合就要搬家,車都直接上門了,攔都攔不住。

四周也有人在議論:“要我說,賀哥兒他娘早該搬了,禮哥兒他娘成日都在說些什麽?”

“他們夫妻倆就是見不得人好。”

“這還是親叔叔親嬸嬸呢,連外人都不如!”

偏偏此時二嬸還在柳義面前嘀咕:“我就說嫂子有錢,你瞧,她這不是瞞著你在城裏買了大宅子嗎?”

柳義聽了都想打二嬸一巴掌,他再傻也知道柳賀要有大出息了,可多年的妻管嚴生涯讓他鼓不起勇氣,只能偷偷瞪了二嬸一眼,還怕被她瞧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