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開考(第2/2頁)

客棧樓下燭火依然亮著,叫人覺得此刻仍是晚上,柳賀與同客棧的士子雖然不熟,眾人卻有默契地沿著巷道而行,一人跟著一人,直到考場出現在眾人視線之中。

鎮江府人口不及蘇松之地,應考的士子數目也略少一些,但此刻縣試考場前,諸士子三五成群地站著,視野之中是黑壓壓的一片,根本望不到頭。

這裏恐怕聚集了數千士子。

柳賀於人群中找了許久,才找到了同窗們的所在。

“柳兄來了。”

“我們五人齊了。”

柳賀與施允、於遙及馬仲茂幾人一起保結,待衙役喊名,幾人方才結伴入內。

丹徒縣的縣試考場是專門建的考棚,考棚就在縣學西側,雖然簡陋,但好歹能有一處遮風避雨之處,且無需自帶板凳。

若是窮些的地方,連考棚也不建,考生們需自備板凳,還需受風吹日曬,塵土一揚,灰塵直接飛進嘴裏的滋味可相當不好受。

待眾人過了龍門,兵丁們便上前搜檢,縣試雖然最低一級的考試,搜檢卻是最嚴格的,柳賀從頭發到腳趾都被檢查了一遍,雖然脫衣落襪之事有辱斯文,但到了考場上,這一遭卻是非走不可。

還未到柳賀時,搜檢的隊伍卻忽然慢了下來,原來是他前面有一位士子被搜檢出了夾帶,兵丁將他叉了出去,還將他名字記下。

“縣尊老爺,學生只是一時糊塗!”

可兵丁卻哪容他辯解,他便喊了一路,披頭散發不說,嚎哭聲更是震懾了整個考場。

這人被丟出去之後,後面還在排隊的考生們若有夾帶的便也歇了心思,將自己夾帶之物丟了出去。

柳賀覺得最離譜的當屬一位在長衫上做手腳的,他在長衫裏襯處貼滿了詩文,若是不仔細搜檢真發現不了,可一旦被搜出,他長衫也一並被沒收了。

孔乙己所言果然是至理,讀書人最愛批判讓人有辱斯文,可自己一旦不斯文起來,那不要臉的程度著實令人震驚。

柳賀領了考卷,考卷上已將他姓名籍貫等寫上,洪武朝時,考卷及筆墨等都由考生自備,稿紙也是一樣,到了後來,由於科場舞弊屢禁不止,就由官府發放考卷,發放試卷時寫明號舍,考生對號入座即可。

考棚一如他想象的那般破舊,考桌也上了年頭,柳賀先將桌案擦了一遍,在將考卷用鎮紙壓上,待知縣發表了一番宣講過後,考試這才正式開始。

縣試通常考五場,一日一場,第一場為正場,通過的士子便無需參加此後的復試,當然,第一場便能通過的士子畢竟是少數,因縣試一過士子就自動獲

得參加府詩的資格。

對這第一場,士子們自是謹慎又謹慎。

考棚之內針落可聞,今日日光極好,天亮之後就無需點燭了。

第一道題為“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這句話出自《孟子》,看到題目的一瞬,柳賀稍稍安下心來,幸虧不是截搭題。

丹徒知縣姓黎,是嘉靖三十五年的進士,那一年會試由李本主考,李本算是嚴黨的骨幹成員之一,青詞同樣寫得漂亮,柳賀便憂心這位縣尊喜奇險文章。

所幸他擔憂的事情並未發生。

第一道四書題的意思是,學習別人的優點來提升自己的品德,就是在幫助別人提升品德,因而君子最好品質的便是幫助他人提升品德。

柳賀將題目抄下,之後便靜靜閉眼沉思。

考場之中,諸生頭腦靈活的已在稿紙上作答,也有如柳賀一般閉目思索的,公堂之上,黎縣令目光環視一周,見眾人俱是一片嚴肅神情,便輕輕抿了一口茶。

眼下正是會試舉行的時日,鎮江一府不知有幾人得中,上一科黃榜無名,府尊大人再三嚴令,縣試須取有真才實學之人,若縣試中榜者通過府詩的幾率太低,府尊大人嚴懲不貸。

所謂官大一級壓死人,既然知府下了令,黎知縣也不敢輕忽,不由打起十分精神來。

他之所以出了四平八穩的一道題,就是抱著測試考生真才實學的念頭。

若是這數千學子中能有一位名登黃榜,自也是他在文教一事的功績。

黎縣令高坐台上,放在平時,柳賀必然是要關注一下的,好歹是一縣主官,是他穿越大明之後見過的最大人物了。

可眼下柳賀的注意力卻全不在這上面,考場中時間緩緩流逝,他皺起的眉頭也慢慢舒展開來,腹中已是有了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