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寫文章(第2/2頁)

施允轉過身來,思索了片刻:“稍候片刻,借我筆墨一用。”

施允便將自己那一篇文章默了下來,遞給柳賀。

“多謝施兄了。”

施允外表淡漠,骨子裏其實是個挺熱情的人,柳賀與他相處時並不抱過多期待,可施允待他卻比旁人更親厚些。

“不必客氣,算是謝你葡萄之請。”

柳賀笑道:“那施兄你多吃幾顆。”

大明朝的水果種類比柳賀想象中豐富多了,常吃的品種大多都有,當然,後世時髦的榴蓮車厘子之類的是吃不到的,至於葡萄,應天、鎮江二府一直有種植葡萄的傳統,後世聞名的丁莊葡萄便是產自句容。

“施兄可知這葡萄由何人帶進句容?”

“仙翁抱樸子。”

“施兄果然博聞強識。”

抱樸子便是東晉葛洪,據說葛洪是句容人,曾在此修煉得道,茅山的壯大似乎也與葛洪有關聯,金山寺的和尚降妖,茅山的道士捉鬼,住在鎮江府城內,幸福感著實滿滿。

施允似乎挺喜歡吃葡萄,柳賀請他吃他也不客氣,甚至直接坐到柳賀旁邊,看他研究文章。

這篇文章是前幾日丁顯布置下來的作業,諸生各交一篇,柳賀的弱項依舊在收尾上,他對比施允和自己的文章,只覺對方之文到後股束股時氣勢愈顯磅礴,仿如滔滔不絕一般,而自己的文章則有些虎頭蛇尾,破題最佳,也算言之有物,可用來支撐破題的內容卻顯得單薄。

“施兄作文時是如何想的?”柳賀忍不住問。

“要一鼓作氣,不可束手束腳。”施允接過柳賀文章,先看破題,如今族學眾人都知曉柳賀破題厲害,文章結構也並不松散,只是他作文時思慮太多,處處都要,便反而有些拘於形式了。

施允給柳賀點出了幾個毛病,都是一語中的。

“施兄的意思是,我該學唐宋文章?”

“這個得看你自己的長處。”施允道,“柳兄可拿出那日舌戰葛長理的氣勢。”

柳賀:“……”

好吧。

其實丁顯也和他提過,讓他下筆時不妨狠一些,筆鋒激烈一些,再慢慢轉向柔和,這樣操作起來更容易,若是一開始氣勢便不足,文風再想轉反倒難了。

柳賀便遵照施允所說練起了文章。

那本鄉賢錄字數不多,再稍加把勁就能抄完,書肆那邊掌櫃也不著急,柳賀可以緩幾日再交。

眼下趁著施允在,柳賀便將那篇文章重寫了一遍。

“寬以居之,仁以行之”一句出自《易》,是說君子為人要寬宏大度,做事要講仁義、行善舉。

柳賀先將破題一句寫下,再分別從寬和仁兩個角度進行議論,前幾日寫這篇文章時他的狀態算不上好,甚至可以說是浮躁,今日有了施允指點,又回家放松了一趟,此刻他雖然沒到下筆如有神的境界,可也覺得自己整個人像是打開了一般。

不僅是思維上的,也有心態上的。

不再畏首畏尾,不再瞻前顧後,中途柳賀只停頓了數息,後續該如何寫他心中已有了把握。

一篇文章四百字,卻是柳賀數日以來寫得最為順暢的一次。

文章寫完,他就知道必然是比前一版要強的,寫起來的手感都大不一樣。

“多謝施兄了。”柳賀很真誠地沖施允拱了拱手。

施允卻一擺手,示意柳賀,他已將柳賀一碗葡萄全部吃光。

柳賀想,他大概是發現了施允的愛好之一,但以一碗葡萄換文章收尾,柳賀覺得這筆交易還是很劃算的。

……

那日之後,柳賀有空便繼續研究文章,他也不急著去寫新文章,反倒是將以往寫過的文章悉數找出,再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修改。

有了一次,柳賀就不怕麻煩施允了,之後便常去請教對方寫文章的技巧,兩人畢竟有過一起看書的交情,時日久了柳賀也算是摸清了施允的性格,對方性格有點故作老成,但實際年齡不過是個初中生罷了。

如此柳賀每日便在修改文章中度過,竹紙寫了一張又一張,手指長出了一層老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