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月考(第2/2頁)

第二題出自《論語》,為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一句。

墨義題稍難的則是選自《孟子》的一句,這一句並非後世那些令人耳熟能詳的名言,相反,選得還比較偏,至少對於目前的柳賀來說有些難度。

不過他並不焦慮,停筆思索了片刻再寫。

待得貼經和墨義題答完,柳賀舒了一口氣,開始對付最後的時文題。

除了替景秀才抄的那本時文集外,柳賀暫時還未接觸到時文題,主要是他起步晚,社學這裏,考慮到眾學童的進度,孫夫子也未正式教授時文題,只在興致高時破一句題,可學童們大多也不能理解。

但眾所周知,時文才是科舉考試的重中之重。

通濟社學在鎮江府內屬於極偏僻的社學,若是在府城內,以及金壇、丹陽二縣,學童們多聘名師教授,或是入書院讀書,破題於他們而言只是家常便飯。

既然是孫夫子布置的題,柳賀硬著頭皮也非上不可。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這句話是柳賀小學時就背過的名人名言,講的是有抱負的人要心胸寬廣,柳賀思索了許久,只能想辦法去找能論證這句話的句子,可僅是思索這一項就讓柳賀眉頭緊皺,到這時候他就覺得自己肚子裏的墨水有些少,可縱是再糾結,該答題的時候還是要上。

“柳賀,柳賀……”

柳賀正陷入沉思,就聽紀文選正以極微弱的聲音喊著他的名字,見柳賀轉過頭來,似是對自己的呼喚有所反應,紀文選不由大喜,和柳賀對著口型,“君子不以言舉人後一句……”

柳賀:“……”

他什麽也沒看見。

柳賀正忙著佐證曾子這句話,哪有空理會紀文選,他把腦海中能夠和這句話靠上邊的內容搜刮了一遍,在草稿紙上寫下,之後就開始慢慢篩選,找到其中的關系。

他總感覺,自己應付考試的方式有點像當年寫議論文。

柳賀篩選得工作做得慢,考試時間卻已經快到了。

大齡組這邊,杜景為三道考題已是寫完,見前後諸學童俱在思索,他面上也不由露出一分得色,再看前方柳賀顯然是被這題給難住了,杜景為眼中更是閃過一絲輕蔑。

他性格傲慢,又不甘人後,柳賀尚未入通濟社學時,社學中就有人斷言,柳賀家學淵源,在這社學之中必然會很快取代杜景為的名次。

杜景為一開始也把柳賀當做勁敵,可觀察過後才發現,柳賀原來也不

過如此。

想及此處,杜景為起身,將考卷交至孫夫子面前:“夫子,我已全部答完。”

回座位時,杜景為還特意在柳賀座位前逗留了片刻,見柳賀卷面依舊一片空白,他在心中不由大笑三聲。

柳賀此刻卻神情專注,並沒有被他打擾,他的草稿已經打得差不多了,思路也大概理清了,總結起來就是正經的東西也有,也有硬塞在裏面湊字數的,因為所以所以因為換著用,表面上看起來似乎還有點道理,細究之下其實根本站不住腳。

但是沒辦法,就像寫小說一樣,還是得學會水字數的,雖不至於像溫瑞安那般一個刀字占據滿屏,但糊弄人的本事卻不能丟。

但這已經是柳賀目前學問的極限,他已將自己所學傾數寫下了。

柳賀終於趕在最後一刻前交了卷。

紀文選臉卻皺成了苦瓜:“柳賀,你見死不救!”

柳賀眨眨眼睛:“你還活著,比我倆初識時還略胖了些。”

“我問你君子不以言舉人後一句是何,你不理我,我只能現編了一句。”

“編了哪一句?”

“小人以言擡人也。”

君子對小人,舉人對擡人,可以說是非常完美的邏輯,沒有把擡人寫成擡棺更妙。

柳賀心中默默給紀文選點了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