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第2/5頁)

渝州日報,天津日報,漳州日報,滬市日報......各大報刊,紛紛重印今天的報紙,不約而同的將《保羅》風靡全英國的消息,刊登在了頭版頭條。

就連陳知意上街後,聽到的報童的聲聲叫賣聲,也變成了“《保羅穿越記》在英國大賣!華夏人將要走向世界!”這類的口號。

市井人家的早晨,大多是各種喧嘩的叫賣聲,混合著包子出爐熱氣騰騰的白氣,討價還價的買賣來往等等場合,但今天的胡同街口,卻和以往有所不同。

一位賣包子的老大爺,聽到小報童的叫賣口號後,愣了愣才問,“今天的報紙上都講的什麽?保羅都傳到英國佬那邊啦?”

他不識字,也從沒看過《保羅》的連載,但閑暇時最大的消遣,就是花一兩個小錢,去茶館裏聽一整天的書。

這也是《保羅》火了之後,許多底層老百姓的日常,只要是人,就會有著各種娛樂放松的需求,別的高档的他們消費不起,但點一杯粗茶,聽聽說書人講保羅的故事,他們還是能承擔的。

其實這才是《保羅》最大的生命力所在,它真的紮根在了最廣大的人民群眾中,古往今來那麽多經典,許多已經落寞在了歷史的長河中,最後流傳最廣的,還不是像《安徒生童話》那樣,被人們口口相傳的故事。

賣包子的大爺雖然不會買報,但小報童還是挺了挺胸口,大聲的回答他,“報紙上說,英國佬現在都在追著看保羅呢!這可是我們國家的人寫的故事!”

“保羅當真那麽受歡迎?”

對很多燕京市民來說,《保羅》是他們看著出生長大的,他們每天讀著他的故事,接近一年以來日日如此,這故事早就親切得就像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因此雖然知道這是個講外國人的,但潛移默化之下,尤其許多人看書都喜歡帶入主角,他們再看保羅都有種,這是個本土化產物的移情感。

“那還有假?報紙上還說,看現在的勢頭,保羅還能走向世界呢!”

“走向世界?那感情好啊!”老大爺聽了,臉上都是掩蓋不住的樂呵呵的笑意,“我們保羅出息啦!”

和文學界的迅速反應不同,民眾間對這件事的反應速度要慢了許多,如今還只是街頭巷尾的,有著三兩個人討論這則新聞。

陳知意和林路留一路走過來,聽見這句直白的誇獎,“我們保羅出息啦”,眼神微微的側了一下,落在左邊的柿子樹上。

林路留就是那個得知消息後,匆匆給家裏打完電話,隨即衣冠不整便跑上街來敲她家門的人。

“這位大爺說得倒沒錯,”他看著陳知意的眼神,越發像是在看什麽稀世珍寶,“你知道我現在最慶幸的是什麽嗎?”

不等陳知意回答,他就慢慢開口,“是當年你寫信寄來南城日報的時候,我沒有錯過你,回了你的信。”

說到這裏,林路留想起了早上的那通電話。

之前因為陳知意被簡家為難,他曾向祖父寫了一封信求助,信裏言辭懇切的陳述了自己對容與的感情,當時祖父雖然應下了這件事,但卻並未流露出任何贊同他感情的態度。

可在今天早上,他再次向祖父打過去電話時,對方言語裏卻是掩飾不住的,對容與的欣賞。

林路留的祖父林漁時,是真正的近代華夏文壇的奠基人,近代的第一所新式學堂,就是在他的一手主持下建立的。

舊朝還在時,他便是名滿天下的泰鬥大儒,後來建立的兩朝政府,都曾盛情邀請過他前去任要職,但卻都被他給拒絕了。

他如今已經年過古稀,輩分比大多數人都大,垂垂老矣之際,最大的希望就是能看到一個強大的、光明的政府,能重振這已經支離破碎的大好河山。

可惜他多半是等不到了,他自己心裏也清楚,“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應該就是他最好的歸宿。

只不過回首這一生,想想還是有著許多遺憾,林漁時出生時,舊朝便風雨飄搖,而等到他去世,國家仍舊積弱得人人都能來踩上一腳,終其一生,竟都不能挺直腰板,看一眼這山河重振。

也大概是因為人老了,格外容易生出各種感慨,所以《保羅》的消息傳來時,他才會這樣的激動。

之前最得意的孫輩林路留寄信來的時候,林漁時雖然應下了他的要求,保住容與,但這只是因為《說張三》等文章,他心裏對這人生出的一點愛才之心。

現在這樣的時刻,國家要重振,唯一能依靠的就是國人眾志成城的決心,林漁時最不耐煩在這樣的關頭,認不清形勢,還要搞什麽排除異己的手段的人。

既然知道了這件事,那麽他必定是要管一管的。

但除此之外,得知容與竟是個女子,而且還已經嫁人,甚至讓他孫子林路留信裏流露出了非卿不娶的意思時,他心裏還是難免的對這人生出了一點不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