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真相(第2/2頁)

“他們就沒有說什麽了,為首的年輕人讓手下給我止血包紮傷口,然後就把我放了。”

“別的沒有了?”

“沒有了,就問了這麽多?”

劉獻臣又反復追問,確認沒有了,這才讓劉祿退下。

長子劉渭沉吟片刻道:“孩兒覺得,西軍只是來深入調查那筆買賣的背景而已,主要是涉及王妃,他們有點不放心,其實並沒有什麽惡意。”

劉獻臣點點頭,“我還真小看他們了,內衛居然把我的老底都挖出來了。”

“父親,孩兒建議秘密去一趟京兆,他們既然知道了,不去不好。”

劉獻臣嘆口氣道:“事情不是那麽簡單,得看會主是什麽態度?給我準備船,我去拜訪會主。”

……

結社在宋朝是非常普遍的事情,這和宋朝歷代天子對社團的寬容有關,所以朝廷中黨同伐異,大臣們政見不同,治國理念不同,便結成各個政治集團,在朝廷中鬥爭激烈,互相攻訐,新黨、舊黨反復登場,宋朝一百多年,基本上就是在各黨派的內鬥中度過。

在靖康初年,就有大批外戚權貴逃到江南,當汴梁淪陷,二帝被擄,宋朝滅亡的消息傳來後,這些江南的外戚權貴為了自保,便自發地組成了一個政治集團,叫做宋遺會,表示他們是宋朝的遺民,由二十幾個家族組成。

隨後康王趙構在應天府登基,新朝廷建立,宋遺會又改名為宋興會。

天子趙構當然也知道宋興會的存在,只是他從沒有幹涉,只要對自己的統治有利,他基本上就不聞不問。

宋興會的宗旨是以振興宋朝的已任,但實際上,它們更偏重於商業賺錢,比如宋朝最大的櫃坊寶記櫃坊,就是宋興會組建的,石家是第一大股東,第二大股東是向家,第三大股東便是劉家。

宋興會是在平江府成立,但二十幾個成員家族卻分布江南各地,平江府最多,其次是臨安,再其次是建康。

半個時辰後,劉獻臣坐船來到木瀆鎮的一座大宅前,這裏便是會主的府宅,沒有大招牌,只有一塊小牌子,刻著‘高府’二字,很低調。

“啊!劉郡公來了。”管家滿臉堆笑迎出來。

“你在老爺在嗎?”

“在!劉郡公請進。”

劉獻臣點點頭,快步走進府宅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