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明,就靠諸卿了(1)(第2/2頁)

崇禎皇帝臉上看不出喜悲,冷冷道:“面對當前這種局面,在遼東沒有威望,不熟悉遼東,是無法在最短的時間,穩定住遼東局勢。孫卿,這副千斤重擔,你可願替朕,替國朝扛起來?”

早在周遇吉、陳繼盛他們,奉自己口諭去‘請’袁崇煥過來時,崇禎皇帝就跟軍機處前指,詳細探討了自己對遼前後續布局。

所以在講出這樣的話時,相比較於滿桂、祖大壽、趙率教這些將領,帶著驚詫、錯愕的神情,孫承宗、王洽、李邦華幾人,反而在這個時候表現得很平靜。

‘陛下到底是要重用孫承宗啊。’

甚至王洽、李邦華心裏,都生出些許的感慨。

在帳內眾人的注視下,孫承宗向前走了數步,拱手作揖道:“臣願替陛下分憂,願為國朝扼制建虜囂張氣焰。”

按照崇禎皇帝的構想,遼前不能再多花銀子了,先前那些錢糧也好,攤派的遼餉也罷,絕不能無休止的供應給遼前。

像遼東將門這樣的毒瘤,沒有被鏟除掉之前,那種拿銀子去砸的做法,只會拖垮大明本就脆弱的財政。

所以穩定住遼前局勢是第一要務,並同時推進遼前大縱深坑道防線,在遼南側翼掀起襲擾戰,局勢穩定下來後,再去逐步剪除掉那些毒瘤,使得先前陷入到怪圈的遼前,能盡早撥亂反正,重新回到積極地戰略防禦態勢下。

雖說孫承宗給大明平定建虜叛亂,起了一個不好的頭,但是對崇禎皇帝來講,他還是要用孫承宗,原因就在於此人,於遼前那邊也是有著威望的,並且那步步為營的行事方針,也符合自己所謀劃的平遼部署。

在後袁崇煥時代的遼前一帶,自己沒有在朝堂形成制衡前,此人能暫時確保遼前不會再出紕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