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著史(第3/3頁)

北魏有這兩位忠臣,也算坐享齊人之福了。

洗白爾朱榮,便是高澄交給張師齊的一項政治任務,他完成得很不錯,例如河陰之變,便是賀拔嶽、賀拔勝等人自作主張,溺死胡太後與幼帝,又屠殺文武百官,想要強行給爾朱榮黃袍加身。

作為北魏忠臣,爾朱榮拔刀橫於脖頸,寧死不受,言稱眾將若是逼迫,他便要自刎以明心意。

正僵持的時候,北魏另一位忠臣高歡提議擁立長樂王元子攸,才讓這場鬧劇收場。

爾朱榮念及賀拔兄弟在軍中的影響力,以及河北、關中、青州等各地叛亂,正是用人之際,便也沒有事後追責。

總之,河陰之變,那都是賀拔勝、賀拔嶽兄弟倆帶著武川人幹的,懷朔人與契胡人壓根就不知情,那天他們早就睡了。

其實要按照張師齊的心意,小高王自然也要名列其中,只不過在審稿階段,還是被高澄自己給劃去了。

至少賀六渾、爾朱榮沒有篡國,弄進《忠臣列傳》,厚著臉皮倒也說得過去,大不了編點故事,比如高歡臨終之際,苦苦勸說,讓高澄安心侍奉元氏,不得篡國,是元善見與文武百官,以及天下百姓非逼著小高王上位,高澄不得以而為之。

反正這些年高歡的遺言,高澄這個大孝子是張嘴就來,真真假假,他自己都快弄不清了,至於高歡為何能在短時間內交待那麽多事,就不興人嘴皮子利索嗎?

高澄嘴上嚷嚷自己是元魏最後的忠臣,但多少還要點臉,真把他列入忠臣傳,只怕傳到南梁,會把吊著一口氣的蕭衍給活活笑死。

張師齊在編修《魏書》時,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讓高澄在翻閱時,就其故事性大呼過癮。

有功就要賞,這歷來是小高王的原則,高澄以著史之功為張師齊賜侯爵,有感於張師齊嚴肅的歷史觀與出眾的史德,高澄又將修國史的任務交給了他。

修國史可不是輕松活,有人修著修著,就把九族給修沒了。

面對高澄務從實錄的交代,張師齊自然是一口答應下來。

回到府中,張師齊提筆就來。

什麽?查閱史料?

作為一名優秀的史學家,他張師齊著史,哪用得著這般東西。

只見文稿上,開篇就是高歡之母夢與神遇,合而有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