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三章 大戰連連,混亂的東部!(第2/3頁)

明知道修藝門打的什麽主意,可蒼風燕氏的人還是要往下跳,只因為之前相助修藝門已經徹底得罪了紫雲宗等勢力,現在就算燕氏家族什麽都不做,紫雲宗等勢力都不會輕易放過蒼風燕氏,與其坐那等紫雲宗等勢力來報復,還不如主動出擊,從聽濤閣身上獲得更多的好處。

在蒼風燕氏同意後,兩個勢力快速交給海域,修藝門收縮修士,將弟子集中到了剩下的占領區。

另一邊,蒼風燕氏也派遣弟子駐守得到的海域,並且不斷從族中派遣弟子前往占領海域,加強燕氏家族在占領海域的實力,就連燕氏的那位元嬰老祖也向聽濤閣所在移動了一些。

如此一來,聽濤閣敵人的實力大增,接連了吃了好幾個敗仗。

局勢對聽濤閣不利,聽濤閣的三位元嬰老祖決定親自出手,從高端確定戰爭的走向。

面對來襲的三位聽濤閣元嬰期修士,蒼風燕氏燕文淵聯合修藝門李玉堂與林希正,一場涉及六位元嬰期修士,且其中三人還是元嬰中期修士的大戰就在主戰場的南方一觸即發。

相比起來,聽濤閣的元嬰老祖們更強一些,然而在元嬰期層面,只要不形成壓倒性優勢,或者是擊殺掉某個元嬰期修士,就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

兩方元嬰老祖的大陣互有勝負,各自返回,卻是未能改變戰爭的走向。

聽濤閣完全陷入了戰爭的泥潭,別說支援紫雲宗了,就算是聽濤閣本身都需要人支援。

聽濤閣不能參戰,僅剩紫雲宗與日月宗與真玄宗對抗,無疑讓真玄宗一方占據了主動,加之家族聯盟的物資支持,真玄宗也暫時能跟紫雲宗耗得起了。

戰場之上,真玄宗一方有八位元嬰期修士,其中一人還是元嬰中期修士,反觀紫雲宗與日月宗一方,僅僅只有七位元嬰初期修士。

真玄宗一方占據優勢,也就使得紫雲宗與日月宗的元嬰期修士更加小心。

不僅僅幾個大型勢力打的激烈,那些個中小型勢力同樣打的激烈。

歸劍山與青光派之間大戰異常慘烈,不說戰死的練氣期修士與築基期修士,就連金丹期的長老都各自損失兩位。

歸劍山的實力本就不如青光派,之前還有修藝門的支持,勉強還能與青光派相持,可隨著修藝門陷入到與聽濤閣的戰爭中去,其對歸劍山的支援也就更小了,面對底蘊更強的青光派,歸劍山顯出了頹勢。

但就在這個時候,在外遊歷的余塵真人返回,其展現出來的強大的實力,青光派內竟然無人可敵,使得歸劍山一方修士士氣大振。

雖然歸劍山有了余塵真人,青光派無人是其對手,可歸劍山的金丹真人數量始終不如青光派,可以說,兩邊高層都拿彼此沒用辦法,無奈之下,只好達成兩邊金丹站人不參與戰事的協議。

於是乎,大戰的規模縮小,最高端戰力成了築基期修士,勢力強橫的練氣期修士成了主力。

但從築基期修士層面來說,歸劍山的實力更強一些,因為歸劍山憑借著劍碑吸引了大量低階修士,使得在小規模戰爭中,青光派連吃了好幾個敗仗。

但青光派不是沒有盟友,他的盟友就是仙霞派。

仙霞派與伏魔宗大陣,看似大陣異常激烈,可損失極小,明白的人都知道他們在逢場作戲給外人看。

所以當青光派求到仙霞派時,仙霞派還是派出了一些弟子支援青光派。

此外,作為青光派盟友的水月齋同樣派出了弟子支援青光派。

有了兩個勢力的支援,青光派一時實力大增,向著歸劍山修士發動進攻,在青光派修士的進攻下,歸劍山修士節節敗退,不僅丟掉了之前占據的海域,反倒將本有的海域丟掉了,最終只能退守歸劍山。

但就算如此,青光派也滅不了歸劍山,原因很簡單,歸劍山頂有劍碑,劍碑散發著強大的劍意,越是靠近劍碑這股劍意也就越是強大。

而想要靠近劍碑要時劍修的才行,且劍道實力越強才越靠近。

但仙霞派與水月齋均不是劍修門派,他們的弟子不修煉劍道,在歸劍山腳待著還行,想要登上歸劍山時不可能的。

如此一來,也就只有青光派的修士能登山歸劍山,因為他們是劍修。

但僅憑青光派的實力,根本不是此時歸劍山的對手,原來,歸劍山在得知仙霞派與水月齋支援青光派後,便明白歸劍山不是三派聯軍的對手,於是一邊在撤退的路上設伏,一邊全力收縮至歸劍山。

而這就導致聯軍修士在趕往歸劍山的途中損失不小,可歸劍山修士因為早早撤退,損失並不算大,所以單憑青光派的實力滅不了歸劍山,可歸劍山修士也不敢離開歸劍山,因為一旦離開了歸劍山,他們不僅要面對青光派的修士,還要面對仙霞派與水月齋的修士,只能死守歸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