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第2/2頁)

趙昭景微微一笑:“谷大人的原配夫人與家母是表姊妹,論理我要尊一聲表姨夫。”

沈麗姝:……

打擾了,原來人家是親戚。

這麽說的話,欠下的人情是不是也沒她想象中那麽多?

當然她還是真誠的表達了謝意,“如今家中諸事纏身,等忙過這陣子,必然是要掃榻相迎的。”

“舉手之勞罷了。”趙昭景真心覺得他只是起了個牽橋搭線的作用,不值得他們這樣興師動眾的致謝,但他也舍不得拒絕登堂入室的機會,頓了頓又笑道,“真要在家中設宴款待,不如等到二弟拜了先生以後。”

如果不是聊到這裏,趙昭景也不會這樣早給她透露他的猜測。

不過雖說只是猜測,他也有七八分把握,這位表姨夫已經對年輕有為的二弟有了收徒之心,再加上他這層關系,七分也成了九分,他才這樣有底氣對她說了第二遍。

沈麗姝卻不知道男朋友的篤定態度,只當他這麽說是在表達美好祝願了,但她也聽得很歡喜,眉開眼笑道,“那就借你吉言,倘若二弟真有幸拜谷大人為師,那你就是我們全家值得供起來的大恩人了。”

五品的國子監博士只有兩位,整個國子監除了頂頭上司祭酒大人,就谷大人和他的同僚說了算。而這會兒的國子監祭酒,是個相當清貴且令人向往的職位,照例都是當朝宰輔兼任,身處權力中樞的宰輔們當然沒功夫管這一攤子事,國子監基本就是谷大人他們說了算。

沈二弟要是有機會拜這樣牛逼的大人物當老師,別說考進士當官了,未來要是不進翰林院都對不起他老師的名聲!

這樣想想,他們全家可不得對在其中起了關鍵作用的“程公子”感恩戴德麽?

她說得真心實意,趙昭景卻不喜歡聽這些客套話,直接換了個話題,“倘若拜師,二弟日後應當也要去國子監了。”

沈麗姝笑眯眯點頭,“這事已經商定了,那天我爹帶著他們去向谷大人拜謝的時候,谷大人就說了此事。”

趙昭景挑了挑眉:“這麽早就商定了?”

那二弟這個老師只怕是認定了。

其實谷大人也提了沈大弟。

那天沈爹是帶他們倆一起去拜謝的,谷大人也同樣提點過沈大弟,可惜他時運不濟最後還是落榜了。不過國子監的太學雖然錄取的大都是舉人,偶爾也會招收表現出色的秀才,因此谷大人也沒有厚此薄彼,對沈家父子三人表示,他們兄弟願意都可以入太學讀書。

沈家旺在汴京生活幾十年,國子監太學之名可謂是如雷貫耳,在他們小老百姓心裏,在裏面讀書的人未來都是官老爺,還得是一二品大員那種高級別,做夢也沒想到,他兩個兒子竟然也有機會成為其中的一員。

他自己也險些被這接二連三的好消息沖昏了頭腦。

但是好兄弟齊大人,和兒子的老師林舉人秦大人他們沒昏頭,大家湊一起商量了下,最後決定還是讓沈二弟單獨去國子監。

沈二弟雖說年紀還小,可他家就是本地的,父母長輩都在皇城腳下,他一個人去國子監也不怕受欺負,再說還有個把他當半個子侄的秦大人,這麽多人照應他應當沒問題。

至於大弟這水平,進國子監過於勉強了,雖說裏頭都是飽學詩書的大儒,可他要是聽不懂先生講課,反而耽誤了自己,沒必要為了陪弟弟也把他強塞進去,跟著老師學習考舉人才是正經事。

這次林舉人不僅又教出了一位少年才子,另一位屢次落榜的學生也中舉了,再次證明了教學水平,上門的學生家長更加趨之若鶩。

沈大弟能跟著這樣的老師學習,已經是多少人羨慕不來的資源了,他自己也珍惜機會,弟弟的謝師宴和祭祖等全家出動的大事都忙完後,就安心留在老師家讀書了。

反而是春風得意的沈二弟,徹底迷失在一聲聲沈舉人的吹捧中,一點不急著去國子監報道,而是整天纏著阿姊,要她履行承諾帶他下江南。

這話沈麗姝確實說過,也被小老弟每天磨得不行,都已經準備松口了。偏偏這個時候,男朋友預告的好事不早不晚砸下來,矜持的谷大人終於拋出橄欖枝了。

全家除了已經有些準備的沈麗姝,再一次被驚喜砸得頭暈目眩,被砸中的沈二弟本人更是暈暈乎乎,一不留神成了當世大儒的學生,再然後,就被嚴格的谷老師拎去學校報道了。

下江南?不存在的!家也不是天天都能回,踏踏實實在太學住宿吧!

沈二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