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第2/3頁)

大概也是好人有好報,他們沒出賣沈家,沈家賺到錢後,也開始拉拔他們這些老街坊了。

這次姝娘他們開了個特氣派的店子,就把她們忙的夠嗆,店裏的簾子啊,桌布啊,什麽靠枕啊,以及開店前要統一換上繡著店名的制服圍裙,都是她們一針一線縫出來的。

因為有些簾子上要繡花,有些桌布餐布和圍裙上要繡字,工作量是以前的好幾倍,工錢也跟著翻了幾倍,所以一個多月的忙碌下來,她們每人都賺到了幾百文。

這幾百文省著點花,都夠一家老小在城裏一個多月的嚼用了。

想要靠繡花賺到這麽多錢,恐怕得點燈熬油、把眼睛熬壞才行。

因此秦五娘她們這段時日當真是春風得意,自己賺到了錢,在男人跟前腰杆都挺得比以前直,孩子們指望娘親買零嘴玩具,也變得乖巧聽話多了。

當然遇上開店的大日子,她們才能賺到這麽多,之後肯定還是恢復到以往的水平,但每月只要多出幾十文的額外收入,就能讓自家過上隔三差五開葷吃肉的好日子,她們已經心滿意足了。

也都做好了忙了一個多月,店鋪也開業了,接下來事情可能比較少,她們可以喘口氣的準備,不想才歇了兩天,押司娘子便同她們說要開始裁夏衣了。

賺錢的生意又來了,嘴上說著要歇一歇的秦五娘幾人,身體比誰都誠實,迫不及待跑來給領導展示樣品,甚至把上班的工具都帶來了,只要沈徐氏點頭,她們就能當場開幹。

秦五娘對沈麗姝的恭維,也得到了眾人七嘴八舌附和,可惜當事人不在這,對著沈徐氏說,話題總是忍不住要跑偏到沈家其他人身上,把一家六口包括虛歲才三歲的沈小弟都誇了個遍,婦女們捏著小朋友肉乎乎白嫩嫩的小臉蛋兒,信誓旦旦說這孩子瞧著就一臉聰明相,長大了必然像哥哥姐姐,不是讀書當官就是賺大錢。

沈小弟自己挺淡然,沒被彩虹屁迷花眼,倒是沈徐氏已經飄飄然,直到有人拉著她的手,突然開始推心置腹的坦白,“說來慚愧,以前看你們日子紅紅火火,眼瞧著就要把我們這些一起的街坊遠遠甩後頭,心裏還挺不是滋味,現在才知道,你們日子過得好了,對我們大家才是好事,這不,一有能叫大家一起賺錢的好事,你們立刻就想到大家夥了!”

“那可不,只要沈押司家裏好了,咱們才能跟著好,往後要是再開個店子,又來他十幾個幹活的孩子,我們單是幫著做每年八套的衣裳,怕是每個月都不得閑,那每個月也都有錢賺,這日子不也是紅紅火火了嗎?”

“嗨呀,你們光嘴上說有什麽用?我和孩子他奶前兒去廟裏燒香祈福,求平安的時候,還順便求佛祖保佑姝娘的店生意興隆了呢,大相國寺那麽靈驗,肯定能保佑到的。”

“這不今日就開張大吉了嗎,你都燒了香,上午就沒去店裏瞧瞧?我家男人回來的時候可是專程去看過的,生意那叫一個火爆。”

“真的嗎,究竟是怎麽個火爆法,是不是比攤子前的人還多些?”

好家夥,燒香的燒香,開張當天早早去店裏看情況的看情況,一不小心,這些鄰居都表現得比她這個當娘的更在意家裏生意了。

沈徐氏看得有些目瞪口呆,與此同時,也終於明白了姝娘非要花這麽多錢找街坊做針線的用意。

回過頭想,他們的鄰裏關系其實並沒有這般和睦的,或者說最初也和睦過,她是押司娘子,其他人都是平頭百姓,所以她出門總能聽到許多恭維之聲。

只是當姝娘帶著表兄弟們走街串巷賣板栗的時候,這種和睦的表象就被打破了,那些時候他們白天吃飯都恨不得關起門,街坊們對他們家的一日三餐都充滿了熱情,特別熱衷打聽他們今天吃了什麽做了什麽說了什麽,就差沒趴在床底下偷聽了。

姝娘帶著兄弟們轉而賣烤肉的起初日子,這種熱情更是越演越烈,讓人無福消受,以至於姝娘租房子給兄弟們住的時候,都更願意花更多的錢租清凈的後巷——這個原因也是沈徐氏後來想通的,姝娘越來越忙,有些事情沒法一一給她解釋清楚,弄得她常常以為姝娘就是愛花錢。

就像請鄰居娘子們做針線,她起初也不太理解,明明之前說得很好,買了布讓侄子和外甥他們的母親和嬸子們做,她們都樂意得很,自家也省了一筆沒必要的開支,不是更好嗎?

只是姝娘堅持想法,沈徐氏知道勸說不了,倒也盡力幫她做好把關。

也直到如今才後知後覺發現,街坊們的態度,就是在請她們給家裏做針線之後轉變的。

這種改變也是潛移默化、無聲無息的,等沈徐氏真正意識到時,街坊們已經變得“面目全非”了,換成去年躲賊似的躲鄰居的她,絕對想不到還有今日,擔心別人過得比自己好太多的鄰居們,竟然會如此真情實感的祈禱姝娘的新店生意昌隆,甚至得知開業第一天形勢就一片大好後,她們眼裏流露出來的歡喜和愉悅,看得她都要感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