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第2/3頁)

遇到這種毛遂自薦的,徐二舅沒點頭也搖頭,只說要咨詢一下孩子們的意見,回頭再答復他們,然後進城就去找外甥女拿主意了。

當時精明的徐姥爺和徐大舅也在家,父子三個沒一口回絕登門的鄉親們,其實就是有戲的信號,畢竟那時的沈麗姝和小夥伴們忙到飛起,徐二舅很清楚他們顧不了太多,自然不會拿沒必要的事情去打擾他們。

沈麗姝一聽也覺得挺好,這年頭的瓜果蔬菜都不打農藥,也沒啥改良品種,頂多有些人種菜技術高,拿出來的果蔬賣相比別家好看,但切好串一串上烤架,基本沒差。

只要不是特別歪瓜裂棗,找菜販還是本地老鄉買的都一樣,反正按斤稱而不是按個頭算錢。

讓鄉親們賺這筆錢,也算是肥水不流外人田。沈麗姝沒忘記他們開燒烤攤的一部分啟動資金,是來自林子裏的板栗,無論古代還是現代,無人承包的山林土地就是大家共有的資源,他們把大部分板栗弄走了,其他鎮民四舍五入就吃虧,只是看在沈徐兩家都是孩子們上躥下跳、沒大人出面的份上,且也就弄這一回,鎮民們才沒有過多計較。

但是仇富是本能,都知道他們搞事情賺到了錢,卻只顧著自己享受,一點不惦記著老鄉們,久而久之可就招人恨。不過現代企業家們給沈麗姝樹立了很多榜樣,偶爾做點好事回饋鄉裏,樹立仁義形象,就能搖身一變成慈善家,受到廣大群眾的擁護。

總之作秀也有,真想給鄉親們打開方便之門也有,沈麗姝舉雙手雙腳支持徐二舅收他們家的果蔬,也不壓價格,批發價多少就多少,也同跟菜販子合作那般,每天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不搞那些先記賬以後結的套路。

如此便相當於多了一份收入,蚊子腿再小也是肉,大半個鎮子聞風而動,鎮民們從嘴巴裏節省一些,多少能賺個兩三位數。

還有更聰明些的,得知沈麗姝他們鳥槍換炮、都要把攤子變成大鋪子了,需求量只會趨於穩定,他們這兩個月春耕,也不聲不響多種了些菜蔬,巴望著今年賺筆大的。

於是沈麗姝一不小心,又成了大半個鎮子人心中的小財神奶奶,所以他們這次回鎮上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熱情歡迎。

保持下去,鄉親們以後只會一次比一次熱情。

大家真心實意想要歡送沈家六口,只是他們把能賣了換錢的農副產品都賣了,不能賣的也要留著填飽肚子,能送給沈家的東西實在有限,也就一把蔥兩個蛋幾頭姜這樣子。

沈家旺和沈徐氏態度堅決點表示不能收,他們也就作罷了,最後實在無法推拒的,就那麽幾個跟他們沾親帶故、實實在在得到好處的,比如徐二舅的好朋友大頭叔叔,堅持要送半只據說是家裏人自己捉到且風幹的野雞,給沈家人嘗嘗鮮,沈爹盛情難卻也只能答應了。

但這樣的就那麽兩三個,自家要收的禮物也有限,因此回去的行李,仍比來時少了三分之二,占不了什麽重量,沈麗姝還可以跟三個弟弟整整齊齊坐在車上。

拋開連大名都還沒取的小弟不提,這小家夥什麽都不懂,被圍觀了還以為大家是喜歡他呢。沈麗姝至少可以跟大弟二弟有福同享,有被人指指點點的待遇也要一起承擔。

有人陪自己一起被圍觀,沈麗姝瞬間躺平,舒舒服服享受坐車的快樂,甚至有種失策的感覺,完全可以帶一副牌跟小老弟們鬥地主的。

咦,她是不是可以把紙牌蘇出來了?

上一次大弟二弟去林舉人家拜師,沈麗姝也跟著在林家待了大半天,吃完午飯都沒走,陪林老太太和舉人娘子閑話家常時,驚喜的發現有錢的太太們已經在打馬吊打發時間了,很是興致勃勃打聽馬吊的玩法。

林家婆媳也是有些手癢了,三言兩語就擺上一桌現場教學。

由於只沈麗姝積極要學,沈徐氏完全不感興趣——主要是她不識字。後世有種說法,風靡一時、目不識丁的八十歲老奶奶也能玩到飛起的國粹麻將,其實是由馬吊演化而來,但這時的馬吊,卻是士大夫發明的小遊戲,不要求參與者多麽博學多才、滿腹經綸,但不識字的想要學會馬吊,難度也不是一般的大。

因此沈徐氏推說學不會,林家婆媳也不強求。

三缺一的她們就把林少爺叫來湊數了。

這個活動不但在夫人太太中風靡一時,在文人中更是每逢聚會不可或缺的保留項目,想要在這群文化人中混得開,不僅要具備君子六藝,跟得上潮流也很關鍵。

而林舉人交遊廣闊,剛收下不久的小弟子都被帶去訪友見客,林少爺這個親兒子,自小更是沒少參加文人集會,熟練掌握馬吊技能,雖然第一次被長輩叫到後院幫湊人頭,讓他頗有些意外,倒也認認真真做好這個工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