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第2/4頁)

挑幾個好苗子實行精英教育,把他們都培養成才,日後好守望相助,這不比自己辛辛苦苦多生孩子香嗎?

坐享其成才是最吊的。

沈麗姝特別能理解林舉人的做法。

不過要實現這個目標還有個前提,寒門難出貴子,學生再有天分,家裏也要有這個實力和決心,能供他們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否則供到一半還沒出成績,家裏就破產,或者壓力太大扛不住跑了,林舉人多年心血豈不是毀於一旦?

所以說學生家長的經濟實力也很關鍵。

可能林舉人是典型的文人思維,不事生產更視金錢如糞土,所以挑學生從來不在乎學生家裏有沒有錢,反正都沒他有錢。

那也沒關系,他們可以不著痕跡提醒他關注這方面,沒有需求就創造需求,這本來就是他們的優勢之一,怎麽能不秀一秀呢?

雖然沈麗姝拿來給小老弟補課的教材,沒花他們家一文錢,都是“長腿叔叔”秦公子陸續讓人送來的,可林舉人又不知道,不用在意這些細節。

說起來,沈麗姝以前還覺得秦叔叔的行為十分令人費解,她又不考科舉,算經屬於基礎科目,做生意算賬勉強能用得著,可其他的經史子集又是怎麽回事?

結果真香雖遲但到了,後來沈麗姝捧著那些算是科舉教材的經書大呼走運,心想運氣果然也是實力的一部分呢。

那道著名的“雞兔同籠”算題,也是從那些書中翻出來的。

經過一個寒假的刻苦準備,希望渺茫的大弟和二弟雙雙成功上岸,沈麗姝的考前培訓課程,顯然功不可沒。

不過事情已經過去一個多月,小老弟也開開心心跟名師學習,走在努力成為高徒的路上,沈麗姝也默默地深藏功與名。

如今不過邁出了萬裏長征的第一步,說什麽都為時尚早,等小老弟真正取得了一些成績,她再站出來邀功也不遲。

所以這會兒跟新來的表哥們提起這個,沈麗姝滿臉的雲淡風輕,輕輕一筆帶過。

只是她這哪壺不開提哪壺的,讓小夥伴們紛紛想起了被學習支配的恐懼。

自打正式創業起,工作再忙沈麗姝都沒忘記給團隊的掃盲安排,初期目標是讓零基礎的小夥伴學會認和讀簡單的文字,本身就會認字的比如徐虎和徐力則被要求學習算術,向著賬房先生進發吧少年!等基礎課程結束,就開高級教學班,教他們讀寫算數。

抱著這個偉大目標,沈麗姝給小老弟上課的時候,自然不肯浪費大好機會,教兩個是教,教十個也是教嘛,想跟著她幹活的都得乖乖上課。

沈老師發話,大家聽是必須聽的,只是個中滋味天知道。

對於完全不愛學習的他們來說,每天爭分奪秒擠出來的半小時到一小時學習時間,比一口氣搬五六個時辰的磚都更煎熬,那如果兩件事湊在一起,簡直是雙重暴擊,直叫人痛不欲生。

要不是她給得實在太多,這個班真是一天都待不下去了。

所以徐虎徐力看到學習成績比他倆好一點的表哥們,才會那麽的開心,甚至迫不及待就要禍水東引——姝娘一個人的精力有限,有了更值得培養的表哥們加入,她勢必會更關照他倆,現在享受沈老師關照的自己可不是從此解脫麽?哪怕無法徹底擺脫被學習支配的命運,能短暫的回去跟後進生朋友們劃水摸魚也是極好的。

把差生活生生逼成學霸什麽的,實在太不人道了。

這會兒被提到血淚史,都禁不住要潸然淚下了。

當然還是忍住了,大家開始七嘴八舌“控訴”沈老師當初喪心病狂的行為。

不過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張彬看著不聲不響,其實當初差點也跟表弟們一樣走上科舉之路了,只是這條路花費之巨大,把他們家掏空了恐怕都不夠;而他也只是長房三子,還沒重要到讓爹娘和爺奶為他孤注一擲的地步;加上夫子評價他約莫中人之資質,他自己也怕背負傾家蕩產去科舉的重擔。於是就在這多方壓力下,讀書未半而中道崩殂了。

饒是如此,張彬也比兄弟們多念了幾年書,算是在場學歷最高的,這次要不是表妹表弟們讓他來做事,他爹娘私下也盤算著,請親戚尤其是姨夫幫忙打點,給他在城裏找個活兒。

他能寫會算,在城裏總能給人當個夥計學徒之類的。

當然了,如今能進城給自家親戚幫工,可比去外頭看人臉色強多了。

姝娘他們開的工錢,也不是外頭那些學徒們能比的。張彬比誰都知道這機會多難得,在兄弟姐妹們羨慕的目光中,高高興興收拾東西進城來了。

然後就被兄弟們話裏透露出來的意思震驚了,簡直是目瞪狗呆。

正月突然得知剛開蒙的表弟們被姥爺家那邊的林舉人看中收為學生,還是正正經經行過拜師禮的那種,張彬就被震驚了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