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第2/4頁)

秋香居的糕點和其他鋪子一樣,都是用油紙打包好,只不過他們家的繩結比較有特色,兄弟倆不但一眼就確定,拆起來也特別熟稔順手,沈文殊都沒能搭上手,二弟已經熟練的解開了繩結,他便也不同弟弟搶這份工作,轉頭好奇的問二舅,“阿姊怎麽上午去買糕點,今兒不忙嗎?”

徐二舅簡單解釋了下他們的輪班制度,“不過也是順路,姝娘說好巧我們在,就叫我們陪她去錢莊把銅錢全換成銀子,正好路過秋香居,就進去買了些糕點。”

一聽到去錢莊換錢,埋頭拆糕點的沈進殊立刻目光灼灼的看向二舅,“阿姊今天換了多少銀子?”

不僅是他雙眼放光,在場所有人都是相同的眼神,這其中還有姝娘說的“小股東”徐林和徐鷺,饒是徐二舅覺得這種事不適合小孩子聽,也還是籠統給了個回答:“幾十貫吧。”

就連徐姥爺聽到這話都騰地站起身:“你沒看錯吧,才幾天就賺了幾十貫?”

孩子們更是喜形於色,不禁在院子裏歡呼雀躍起來,沈文殊和沈進殊還不忘支持二舅,“肯定沒錯,阿姊說了燒烤攤生意只會比糖炒栗子更好。”

然後哥倆開始滿院子發糕點作為慶祝。

他倆雖然以為這些糕點是阿姊單獨為自己帶的,但受沈麗姝“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態度影響,也漸漸養成了大度愛跟人分享的性子,所以興奮過後就毫不猶豫發分美食,就連徐姥爺等長輩說自己不要,叫孩子們多吃些,哥倆也不讓,堅持人人都要嘗嘗味道。

徐二舅手上當然也被分了一塊。

看著哥倆你一塊我一塊,將最後兩塊糕點瓜分幹凈,腮幫子被食物塞得鼓鼓的,宛如林間偷吃的木老鼠,特別有趣,他看得十分喜愛,滿以為這關就過去了,正要跟爹娘說一下姝娘每天五十文雇他專程進城送菜的好消息,卻不想可愛的小外甥,前一秒才美滋滋吃著糕點,下一秒又“欲求不滿”了,擡頭直直望著他,“二舅,阿姊除了秋香居的糕點,就沒有說別的嗎,比如關心我們書讀得好不好?”

沈進殊忍不住懷疑,肯定是臭弟弟趁他們不在家,占據了阿姊的所有注意力,阿姊才沒那麽關注他們的。

等回家過年,他就要說服阿姊和爹娘,把小弟也送到鎮上一起讀書,看臭弟弟還怎麽纏著阿姊,哼!

是的,比起遠離父母寄居在外家求學的不適應,沈文殊和沈進殊明顯更想念阿姊,因為從兩年前沈徐氏臨近產期,最小的沈進殊就被打包到哥哥姐姐的屋子,而沈文殊跟著大姐混的歲數,比二弟還小一些,在小家夥們心裏,他們就是從小跟阿姊同吃同住、相依為命的。

因此起初離開父母和熟悉的家,來到鎮上姥爺家住,有阿姊陪著一起,他們沒有半點不習慣,晚上睡覺還是跟阿姊一起睡,白天有這麽多兄弟姐妹陪著他們玩,以及姥姥爺爺和爺爺奶奶都換著法子哄他們高興,哥倆覺得鄉下可比城裏有趣多了,別說想家,他們簡直是樂不思蜀!

但是沈麗姝一回家,兄弟倆就覺得哪哪都不得勁了,後來連天天在姥爺院子裏燒烤玩耍的堂哥表哥們,也拋下他們進城去了,鄉下變得一點也不有趣,沈文殊和沈進殊不可避免開始想家了,尤其想念有阿姊在的地方,每天有好吃的好玩的,偶爾還能聽阿姊講故事,就算他們也要跟大家一樣做做很事,不像在姥爺家,除了吃飯睡覺和讀書,其他什麽都不用他們操心,兄弟倆也都更喜歡在家裏的生活。

可是,他們日思夜想的阿姊,回去這麽久了居然都沒信要給他們,這讓沈進殊這個大冤種感到了一陣失望和委屈。

徐二舅卻不知道小外甥的滿腹委屈,此時此刻,他只想摸一摸滿頭不存在的冷汗。

說真的,他和媳婦養了三兒三女,女兒們不必提,小子們卻是一個賽一個調皮搗蛋,常常讓他們娘舉著燒火棍滿鎮子追打,可是這幾個上房揭瓦的熊孩子,捆一起也沒有小外甥難纏,竟然讓他這個當舅舅的,第一次有了焦頭爛額的感覺。

明明姝娘和大弟也都比尋常孩子聰明,可他們就沒讓他這麽下不來台過。

大概二弟再長大些懂事了,也會像他的哥哥姐姐一樣伶俐吧,徐二舅如此安慰自己,也順便做了下心理建設,就頂著小侄子委屈巴巴的小臉,勇敢承認了自己的錯誤,“這個也不能怪你們阿姊,事情一下子太多,二舅好像忘記告訴姝娘你們天天念叨著她的事了,她以為你們一切都好,加上生意也真的忙,才沒有專門給你們帶信的。”

徐二舅是真徹底忘了這茬,才會被年僅五歲的的小外甥看得心虛不已。

沈進殊果然很不好糊弄,還想打破砂鍋,問問二舅究竟去城裏忙了什麽,連他們那麽重要的事情都忘了,還好他哥頗為老成的開口了,“阿姊他們賺了那麽多錢,肯定每天都很忙,就算二舅幫咱們帶話了,阿姊也沒功夫回太多,不如等你能寫一頁千字文的時候,叫二舅把你寫的字帶一張回家,順便讓二舅告訴阿姊,夫子最近誇你很有讀書科舉天賦的事,那阿姊肯定很高興,不但要給你回信,說不定還有獎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