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第2/3頁)

有了底氣,不坐地漲價那就不是合格的奸商了。

於是她給老顧客報價時面不改色的道,“大爺您放心,我們賣的糖炒栗子是一如既往的香甜軟糯,看我手上的白紙黑字,熱騰騰甜蜜蜜,不騙人。如今我們的價錢也便宜了,現在一份半斤的,只要兩文錢。”

沒給對方嫌貴的機會,沈麗姝繼續笑盈盈說,“這也入秋了,一天比一天涼快,大爺您一個人,先買一份就行了,趁熱慢慢吃,吃完再買,我們的板栗用了幹凈厚棉被裹著,客人什麽時候來買都是熱騰騰。”

沈麗姝把漲價說成降價,還笑容甜蜜語氣真誠,全是為對方考慮的架勢,再加上一份兩文錢,比那些只能按斤賣的還少了一文,倒顯得他們物美價廉了。

於是聽她這麽忽悠的顧客基本都開開心心掏錢買了。

畢竟能常來瓦舍消遣,還舍得花錢買零嘴而不是自帶幹糧的,家底都不會太差。

另外,她用心準備的宣傳單,也得到了出人意料的效果。

沈麗姝之所以突發奇想準備這個,也是覺得城裏的識字率似乎挺高,尤其是有閑錢逛瓦子裏的,多少都讀過幾年書,那她投其所好,弄個宣傳單,只要每天能多招攬幾個生意,這份準備就不虧。

而事實是逛瓦子裏的讀書人也很不少,他們一看沈麗姝這副因為老爹太菜、不得已挽袖子自己上的“墨寶”,就能猜到寫字之人怕是剛握筆沒幾天,從書法的角度來評價,運筆一塌糊塗,形態亂七八糟。

但考慮到稚嫩的筆觸和軟綿綿的力道,推測寫字之人應該是個才開始讀書識字的孩子,那就還是有可取之處的。

至少其字跡還挺工整,一筆一捺也算自然流暢,短時間內達到這種效果,也需要一定的天賦加很多的努力。

剛好舉著這張紙的也是一群孩子,大的最多十歲,小的才六七歲,年齡和他們的猜測正好對上。

於是一個不小心,沈麗姝就給自己和小夥伴立下了自強不息、人窮志不窮的特別人設。

鑿壁偷光、囊螢映雪等沒條件也要創造條件讀書的典故,能夠流芳千古,就知道讀書人有多喜歡這種調調。

許多書生就算不想買栗子,都會好奇的招手喊他們過去,問一問字是不是他們寫的之類。

沈麗姝也從來臉不紅心不跳,理直氣壯點頭:“對,字是我們自己寫的。”

“是的,賣完板栗還要回家看書。”

“不只我們喜歡讀書,家裏四歲的小弟弟也想去學堂。”

每當她一本正經胡說八道的時候,身後的小夥伴們都羞得滿臉通紅,一臉心虛的不敢直視問話的人。

可是那些讀書人寧願把他們的心虛反應當成謙虛害羞,也要相信姝娘的話,然後用實際行動肯定他們的“向學之心”並鼓勵他們繼續保持——紛紛掏錢買他們的板栗。

有那俠義之心的,往往買兩份板栗能給他們十文錢,剩下的都是打賞。

就在多重效果加持下,結束一天工作的幾人回家迫不及待清點收入,最後由沈麗姝統計報數,“一千九百零六十九文。”

算上給爹娘和兩個弟弟的工錢,依然是日入兩貫錢。

聽到具體數字,饒是已經有了心理準備的小夥伴們,都激動到險些抱頭痛哭,而一點準備都無的,比如沈家旺和沈徐氏,更是目瞪口呆,一臉懷疑人生的表情,“你們沒數錯嗎,怎麽還能賺這麽多?”

沈麗姝三言兩語解釋了下他們偷偷漲價還很受歡迎的事實,沈家旺便開始瘋狂撥算盤,“按照之前的打算,一斤賣三文,大概是你們生意最好時候的一半,每天一千兩三百文,而今天你們卻多賺了近八百文,每天都能如此的話,讓我看看你們這次能多賺多少……”

一陣清脆響亮的算盤聲過後,沈爹激動宣布:“半個月就能多賺十二貫!”

姝娘震驚,賬還能這麽算的嗎?

但是轉念一想,這麽算也未嘗不可啊,多賺的那部分像極了從地上撿錢,快樂無邊。

這一瞬間,沈麗姝又找回了剛召集小夥伴們創業時的興奮,甚至覺得她還可以爬起來再戰二十四小時!

她都不小心被打雞血了,徐家四兄弟更是摩拳擦掌,恨不得下一秒就天亮,好讓他們繼續賺錢。

老話說越努力越幸運,沈麗姝帶著小夥伴們熱火朝天搬磚的時候,鎮上的堂兄弟們也如火如荼的滿村子給他們收板栗,數量多到讓負責運送進城的徐二舅和沈四叔都傻眼,最後他們輪流背一麻袋,剩下的讓驢子馱進城。

其實徐家兄弟放假回來帶的那麽多板栗,也不全是他們自己背進城的,數量太多幾個孩子根本背不動,是徐二舅趕了家裏的驢子幫他們運進來的。

只是那天徐二舅覺得驢子沒地方栓,也不給妹子留飯的機會,放下東西就推說還有事情跑了,沈家旺回家後自然看不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