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第2/2頁)

叢筱快速簽完字後,就沒她什麽事了。

不過讓叢筱沒想到的是,那位航天航空的研究員並沒有和其他研究員一起離開,而是說有事請她幫忙。

原來這次這位研究員這次過來並不是為了無人機的相關技術,他只是剛好和其他人碰巧在實驗樓外面遇到了而已。

雖然之前各大研究院的負責人都要求研究院的內部人員不許主動找叢筱幫忙,不能以任何形式來引導她研究的方向和內容,但這位研究員這次是真的沒辦法了,迫切需要叢筱的幫助。

不過這位研究員雖然來了,但他本人其實還沒徹底決定要不要找叢筱幫忙,也不確定叢筱是否真的能幫上忙,直到他看到被改造好的無人機,還有叢筱說的那些如果想讓無人機在邊境那邊服役,需要增加什麽功能。

最重要的是,他親眼看到叢筱將人叫到實驗室後,輕描淡寫的就將一個個技術難題給解決了,尤其是其中兩個計算機系統一個材料,都讓他感覺看到了希望。

“什麽忙?”叢筱幹脆的問。

“其實和這次叢筱老師你在無人機上運用的幾項技術有關。”說到這,這位航空航天的研究員停頓了一下,才說道,“是跨域飛行器的強適應控制技術,現在我們國家的相關技術並不能精準的檢測出跨域需要面對的環境條件,所以往往都是提前建模,然後讓飛行器按照提前設定好的路線走,但這種方式就會有一個弊端,那就是沒辦法應對所有突發狀況。

但我發現,叢筱老師您運用在無人機上的激光測距、自主探測、分類和跟蹤以及快速釋放支架以進行空中部署的功能,就能夠解決實時探測的難題,除此之外,高速飛行器跨域飛行的智能控制也是我們遇到的研究難題,之前我們項目組一直將研究方向放在遠距離大功率無線能量傳輸技術上,想著如果需要的話,可以遠程控制就好了,可是我們卻忽略了智能控制這個詞,這點無人機的智能火控系統就很厲害,它能從無數條信息裏面立刻分析出任何用武裝火力控制住敵人……”

叢筱聽完後也終於明白這位之前合作過的航空航天研究員為什麽一直面露糾結了,因為這次對方遇到的技術難題,大部分都是計算下探測系統和智能分析控制技術,基本和材料無關。

按理說,正常情況下這幾個技術難題怎麽也找不到她這裏,畢竟她一直以來給人的印象都是在材料方面的能力更突出。

不過對此這位航空航天的研究員也說了,之前他在研究深海一號的時候就發現叢筱在地形探測時的強適應控制技術和智能分析控制上有很高的造詣。

像是深海一號,它就可以自行在海底尋找礦脈,並按照地形和礦石條件設定出最佳開采方案,這簡直和他們高速飛行器在跨域飛行時遇到的技術難題一模一樣,區別只是一個在海底、一個在太空中。

聽完對方的描述後,叢筱沉吟了一下後表示自己可以試一試,然後就去大型光腦那邊忙活去了。

其實這兩種技術對叢筱來說真不是什麽難題,身為一名機甲愛好者、曾經聯邦第一軍訓機甲制造專業特招生,太空上的環境地形探測傳感系統基本上就是機甲系統的基礎,至於智能分析控制就對應了AI火控系統,包括但不限於自動追蹤對手、火力鋪設等等,而智能分析控制,只是其中很小的一個環節。

而航天航空研究員那邊最棘手的技術難題就是,在太空、跨域等特殊環境中,在強幹擾和模型不確定的條件下如何穩定飛行。

畢竟太空環境和正常環境還是不一樣,所以這位研究員在看到叢筱改造後無人機的表現後,依然對叢筱能不能幫忙解決技術問題抱有遲疑態度。

好在叢筱對此還是很有自信的,直接去了有大型光腦的那間實驗室,也就是那個誕生出主腦的實驗室。

當然,如今那個實驗室裏也只剩下一部大型光腦了。

就在叢筱開始編寫相關系統程序的時候,恍然間意識到如果自己將航空航天研究員的問題解決,那麽就剛好解決了基礎機甲控制艙中一半以上的技術問題了。

就,挺巧的。

要不是這位航空航天的研究員專門提了一嘴跨域難題,叢筱還沒意識到這一點呢。

作者有話說:

三更~

大家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