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截殺與反殺(第2/3頁)

只是經過一番探查,陸青山發現黑點的數量遠超他的預計。

不過很快,他就想通了其中的關節。

道族的人手絕對無法做到徹底封死他回天河城的路徑,如果他是道無涯,會如何做?

換位思考,很容易便得出了最後的答案。

求助魔族。

陸青山已然明白,這些黑點就是魔族與道族聯手設立的截殺線,為的就是截殺他。

只是在海底穿行的他,視魔族與道族的截殺線為無物,輕而易舉地越過。

但是,越過截殺線後,陸青山並沒有就此返回天河城,而是在海底中停了下來。

他一向眼裏容不得沙子。

所以,在陸青山眼裏從沒有躲過旁人截殺就開始沾沾自喜的說法。

相反,在他看來,你截殺我不成,那就要做好被我反殺的準備。

這才是陸青山的理念。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理由。

他在進階八境之後,接連渡過數次天劫,修為直升五劫境,但相應的,他當初在中靈域積攢下來的經驗值也在巨量消耗。

雖然還不至於就此見底,但可以預見不久之後的窘迫。

未雨綢繆。

他急需新的經驗值入賬。

換做旁時,哪會有這麽多送上門的“經驗包”等他宰殺?

用遊戲術語來說,此處就是一個限時的“練級寶地”。

當然,要想在這裏“練級”,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道魔二族聚集如此多修士,陸青山一旦冒然出手,立刻就會遭遇圍困,到時雙拳難敵四手,就成了必死之局。

所以,“練級”的策略也就定下來了。

偷襲。

以一敵多,潛伏偷襲永遠是最好的選擇。

偷襲是門技術活。

然而陸青山卻是其中行家。

他準備是在道魔二族修士視距之外,也就是他現在停留的位置,對道魔二族修士展開偷襲。

這聽上去很不可思議。

先不說陸青山如今處在海底,與海面相距千丈,單單是海面與道魔二族修士所在位置之間近萬裏的距離,就是一道難以跨過的天塹。

幾乎沒有法術與法器,是能夠隔著這麽遠的距離對敵人造成有效打擊,更別說是偷襲——這麽長的一段距離,是得有多瞎才能看不見從萬裏之外襲來的法術?

最重要的是,如此遠的距離,超出了視距以及神識範圍,又要如何精確“制導”?

這三個問題看上去都是不可能解決的難題……

唯獨在陸青山這是例外。

劍修的飛劍,在攻擊距離這個領域本就是絕對的制霸者。

別說是競爭對手,就連能看到它影子的都沒有。

而陸青山,在這個基礎上還具備著兩個射程神技。

一個屬於自身,一個屬於本命劍扶搖。

【心眼】:增加飛劍射程十萬裏。

【承影】(被動):蛟分承影,雁落忘歸。扶搖若是作為飛劍,有效攻擊距離增加100%。

也就是說,他若是以扶搖做飛劍,理論上的射程將會達到恐怖的二十萬裏。

這是什麽概念?

陸青山也不知道……因為即使是他,也從未嘗試過在飛劍極限射程距離進行攻擊。

飛劍在飛行的過程中,是存在著法力損耗的,並且損耗大小與飛劍的速度成正比。

可以想見,一道飛劍經過二十萬裏的飛行,威力必定大減,甚至是接近於無。

要想其還具備足夠的攻擊力以及返回,那太過艱難,需要驚天的修為,不是如今的陸青山所能做到的。

不過,二十萬裏做不到,萬裏以下的遠程打擊,對陸青山來說還是不成問題的。

扶搖的第二道神通【含光】則是解決了第二個問題。

無形無息之劍,天生與偷襲這個行為適配。

至於“制導”問題,則是由心感一並解決。

陸青山一向是果決之人,既然條件成立,他又怎會再做無謂遲疑?

他立即是閉上雙眼,進入心感狀態。

登時,六千裏外的高空上所遊弋著數位中等魔尊,以猶如雷達中紅點的姿態落入陸青山的感知中。

“起!”陸青山殺意凜然。

下一刻,強烈的靈機自海面之下瞬間爆發。

扶搖疾射而出。

扶搖不是忘川,在天河海中穿行必然會受到弱水之力的阻礙,猶如在沼澤中前行。

雖然無形,但是海水卻是形成一條滿是白色水泡的龍卷,正是扶搖行動之路徑。

陸青山所處之處與海面不過是千丈的距離,但扶搖到達海面的消耗卻是相當於在正常環境下前進了數千裏。

不過在破水而出後,那就是天高任鳥飛了。

對於扶搖而言,六千裏的距離,也不過是數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