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第4/5頁)

只是不回去他還能去哪兒呢?他不是很想同這對師徒一起,跟在他們身邊總讓他擔心可能過幾天又得去睡橋洞。

最後是李青衡再次開口,他大概是一眼就能看透他,知道他好吃懶做,貪圖安逸,吃不得一點苦頭,所以告訴他,他會為他找一戶富裕的人家收養他。

瓷罐兒對他的話根本沒抱有希望,他見到的富戶哪個不是兒女成群,這些人家幹嘛要收養一個來歷不明的小孩。但是李青衡真的做到了,在這一年的年尾,他將瓷罐兒送到一戶姓謝的人家,去年赫連錚路過此地的時候救過一行人,其中就有謝老爺。

謝老爺今年已經四十七歲了,府中有一妻三妾,只是三十多年過去,始終沒生出個孩子來,本來想著從旁支過繼個過來,但挑來挑去不滿意,最後都送了回去。

如今猝然之下得了這麽個像仙童的孩子,謝老爺自是開心得不得了,雖然美中不足的是這孩子的左腿殘疾,但他們是做買賣的,這點殘疾影響不大,他再三向李青衡保證自己定會好好善待這個孩子。

臨別的時候,謝老爺請李青衡給瓷罐兒取個名字,李青衡推辭不下,考慮許久,終於定下了他的名字。

他覺得“瓷”字不好,取了同音的“慈”字。

瓷罐兒終於有了自己的名字,謝慈。

謝慈一直擔心自己跟著這對師徒,早晚有一天要重操舊業,淪落到街頭乞討,這下終於要和李青衡分開了,他長舒了一口氣,並沒有察覺到心底的那點失落。

謝家是鎮上數一數二的大戶人家,謝老爺是做布匹生意發家的,如今謝家的鋪子遍布附近的幾座鎮子,謝慈來到謝家後,謝老爺很快就安排了幾位先生過來教他讀書識字,他不指望謝慈考狀元,但是該讀的書一本都不能少,要算的賬不能出一點錯。

謝慈在風月場裏學會的那些可以讓他在管事的手下混得如魚得水,可以討好那些讓人心生畏懼的大能,卻沒辦法讓這位謝老爺滿意,他腦子不笨,只是不愛讀書,總想要偷懶耍滑,加上從前在管事的手下學了很多不好的習慣,沒有辦法立刻改過來。謝老爺是真心要在百年之後把謝家的產業都交到謝慈的手上,所以對謝慈的要求格外嚴格。他會嫌他行為舉止不夠正派,嫌他不夠學習刻苦,漸漸的也收起了謝慈初來謝家時那副和藹慈善的笑臉,換了一副更外的嚴苛的面孔,甚至為謝慈請出謝家的家法。

這段時間謝慈沒少吃苦頭,罰跪、抄書、打手板,輪番著來,他只有裝出自己的腿傷加重才能減輕一點懲罰,謝老爺也怕他腿傷會加重,找了好幾個大夫在府中為他煎藥,喝的謝慈感覺自己喘氣都有一股藥味。

謝夫人與其他三位小夫人心疼他,只是她們也不敢違逆謝老爺,只能在私下裏給他送藥膏和吃食,結果沒過幾日就被謝老爺瞧見了,不僅把謝慈罰得更重,三位小夫人也被連累。

謝老爺坐在紅木鑲玉的太師椅上,對謝慈嘆道:“這都是為了你好,你看看你站沒站相坐沒坐相的,像什麽樣子?出門是要惹得人家笑話的!”

謝慈把頭埋下,心想笑話就笑話唄,又不會跳起來打他,然這話只能在心裏想想,可不能在謝老爺面前說出來,不然免不得又是一頓家法。

謝老爺看出謝慈又在走神兒,他怒拍桌子,震得房梁上的灰塵都簌簌掉下,落進謝慈的眼睛裏,他不敢用手揉,只能努力地睜大眼睛,從一片模糊的光影中,看著謝老爺像是一只憤怒的棕熊,在那裏咆哮道:“你現在是我們謝家的公子,出門代表的是我們謝家的顏面,你得強硬起來!莊重起來!你這軟綿綿的怎麽行!”

謝老爺是真將謝慈當成自己的孩子,只不過他不打不成才的想法可能真的不太適合謝慈。而在無意間得知謝慈從前被人當做孌童來調教後,謝老爺有些埋怨李青衡怎麽不把這些跟他說清楚,同時也決定要好好去一去謝慈身上的風塵氣。

謝慈又被罰去祠堂跪著了,謝夫人給他送去保暖的衣物,回來見謝老爺眉頭緊縮坐在窗邊,猶豫一番,還是開口勸說道:“這孩子也實在是可憐,您別逼得太緊了,我看他腦袋挺聰明的,慢慢改總能改過來的。”

謝老爺憤怒道:“還慢慢來?他都多大了?”

謝夫人不敢再說話。

謝老爺嘆了口氣,他握住謝夫人的手,無奈道:“我也是為了他好,他從前在那種地方生活過,所以更要懂得約束自己,克己復禮,才不至於日後帶著謝家一起墮落,他現在這樣,謝家若是交到他的手上,讓我怎麽放心?”

謝老爺的擔心不無道理,謝夫人也點頭應道:“老爺說的是。”

謝慈無法理解謝老爺的苦心,更受不了他的嚴厲,他實在不喜歡這種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被控制的感覺,他只想吃點好吃的,玩點好玩的,再美美地睡一覺,快快樂樂地做一個謝老爺口中的小廢物,但謝老爺是絕對不會允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