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二章 弱國無外交(第2/3頁)

我大明水師跨海討逆,以數千人的船隊規模,順便帶個三五萬匹絲綢不難吧?

聽說每匹絲綢到了倭國價值五兩,三萬匹售價就是十五萬兩白銀,扣除本錢就是十萬兩利益!

一邊討伐薩摩等藩,一邊與其他豪商、大名做生意,怎麽就是無利可圖,虛耗國力?

有這十萬白銀以上的利益分潤,還怕將士不肯效死力?”

策彥周良無語,踏馬的這是遠征,還是官方武裝走私?

秦德威又補充說:“而且策彥和尚知道否?縱橫大明與倭國之間的巨寇王直今年被我剿滅了。

所以大明向倭國的物資走私必定要出現巨大空缺,正好我大明水師帶著絲綢補足,炮艦押運,送貨上門!”

這下連旁邊的徐老三也驚愕不已,你秦中堂當初一言不合就殺了王直,莫非就是打著取而代之親自上的主意?

策彥周良還在盡職盡責,苦口婆心的勸道:“泛海出師真不是那麽簡單的事情,若不懂海事十去九死啊。

再說秦中堂派去的官兵,未必精通我國事務,也不熟悉倭國國情,如何能成事?”

秦德威不以為意的說:“王直雖然死了,但還留下了許多舊部,我打算從中招納一批有才能的人,保舉為百戶,然後充當我大明水師的向導。

或者不拘泥於王直舊部,我也來個唯才是舉,只要有通倭才能的,都可以到我這裏謀求個百戶。

雖然官職不大,但也可顯身揚名了,畢竟這可是與國同休的編制啊。

哪怕是佛郎機人,也一視同仁,不願意為百戶的另給優待!而且我已經開始從佛郎機人手裏買船了,並且聘請佛郎機人督造船只。”

策彥周良聽著聽著,不知不覺的後背濕了一層汗。

他原本一直認為,大明雖大,但對日本國威脅性不強,幾千浪人倭寇就能把大明折騰的裏外不安。

現在才發現,終究是自己淺薄了,陷入了坐井觀天的小國認知裏。

如果出現了秦中堂這樣足夠強權的鐵腕人物,再對日本國認真起來,起碼刮一層皮是沒有問題的。

主要是大明的各種資源太豐富了,只要有人能進行調動和整合,就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秦中堂忽然又換了一張嘴臉,如沐春風的說:“再說了,日本國不是還有策彥和尚你這個老朋友麽?”

策彥周良很想說一句“與我何幹”,但還是明智的閉上了嘴。

秦德威便繼續說:“你我已經打了三年交道了,我是怎麽盡心竭力的維護大明與倭國的朝貢貿易關系,想必策彥和尚你也都看在眼裏了吧?

我給你國弄了不少勘合,多少人因此而獲利啊,難道不應該感激我?

等我派去的水師船隊到了你國,難道策彥和尚你不幫忙居中聯系一下?但凡拿了勘合、以後還想繼續拿勘合的人,也總得表示表示吧?”

策彥周良神色復雜的說:“難道從三年前,中堂就籌劃著今天?”

秦德威很平淡說:“我乃一介凡人,哪能看得那麽遠?我也是走一步看一步而已。”

隨後秦德威又拿出一個劄子,強行塞進了策彥周良的手裏:“這是我寫給你們源氏足利將軍的討逆文書,作為討伐薩摩等藩主的告知文書。

等你回國後,還請第一時間送到將軍手裏,只要不從中作梗,你策彥和尚就永遠是我大明的老朋友!”

策彥周良深深的感到悲哀和無奈,他已經盡力阻止了,還能怎樣?

如果秦德威真下定了決心,別說他一個小小的使者,就是二條城裏那位將軍,現在又有什麽能力阻止秦德威?

至於“天下”幾十個大名,只要不打到自己地盤上,又有誰會去賣力阻擋外來的侵入者?

“中堂你這告知文書,完全不合禮法,身份不相匹配,二條城幕府只怕不會收。”策彥周良嘆了口氣並挑刺說,這是他最後的倔強。

秦德威很隨意的說:“沒什麽,無非就是要靈活變通,策彥和尚你應該很擅長此道啊!

你到了二條城,就對公方說,咱這身份放到你國,就相當於過去的關東管領,副將軍級,這身份還不匹配嗎?”

策彥周良:“……”

槽點太多,不知從何吐起,他只能默默的收起了劄子。

隨後策彥周良又道:“聽說上邦天子已經蘇醒,論禮我該去京師朝見,然後才能回程。”

秦德威點了點頭,“這是應該的,正好順便讓皇上知曉倭國情況。”

然後秦德威扭頭對旁邊無所事事的徐世安說:“就派你護送倭國使者北上!”

徐老三這才明白,為什麽今天秦兄弟接見倭國使者,一定要讓自己在旁邊陪同。

他對此任務實在沒多大興趣,有關系任性的說:“不太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