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七章 適者生存(第2/3頁)

嚴嵩嘆口氣,他發現陳春陳禦史雖然品級不高,但做事也非常陰險。

陳禦史可以在廷推之前,或者推舉張邦奇的過程中,把這份書信抖摟出來的。

但他偏偏一直隱忍不發,等廷推初步結果出來,張邦奇已經是擬定人選的時候,才跳出來說了張家勾結倭寇的事情。

這就直接把嚴黨的臉用最大的力度摩擦了,偏偏不管還不行,簡直就是送臉上門。

難怪秦德威會選擇陳春作為發言人,並把這封書信寫給了陳春,實在是“人盡其才”。

這下東朝房裏的人幾乎都白了,齊刷刷的看向大學士張邦奇,想不到你張閣老在老家的親戚,捅出了這麽大一個簍子。

大概這就是秦黨的反擊了吧?如果剛才沒有秦太監來打斷,秦黨早就對著妄圖染指軍機處的張邦奇騎臉輸出了。

想從秦德威手裏搶食,是那麽好搶的嗎?

這時候大家又忽然明白,秦德威到了浙江後,為什麽鐵了心找四大家族的麻煩,似乎主要精力都放在與豪族對抗上面。

大概就是想用鐵腕高壓,來迫使四大家族犯錯,或者“犯罪”,然後再用這些罪狀來牽制朝廷中的浙黨大佬。

而且秦德威的套路不只上面那些,還有第二層套路!

他掌握罪狀後,故意先以私人書信的形式散布到朝廷,而不是正式的公文奏本。

這樣就是進可攻退可守,後面既可以從嚴處置,也可以高高拿起、輕輕放下!

趁著眾人思索的時候,嚴嵩用眼神對屠僑示意,讓屠僑先出面說幾句打個圓場。無論如何,張邦奇還是要挽救的。

但不知為何,屠僑卻不為所動,依然站在那裏毫無表現。

不只嚴嵩,所有人都很詫異,因為屠僑和張邦奇絕對是兩位一體的。如今張邦奇遇到了攻擊,你屠僑不幫忙說話是什麽意思?

隨即就有比較了解浙黨尤其是寧波幫內幕的人明白了,此時此刻屠僑確實不敢說話!

陳春剛才提到了寧波張家串通楊家、陸家,卻沒有提到屠家,所以屠僑有所顧忌了!

寧波四大家族,秦德威已經黑了三個,那麽屠家是不是也有黑材料在秦德威手裏引而不發?

如果屠僑跳了出來,會不會直接黑材料糊臉?所以屠僑為了自保,只能裝聾作啞?莫非這就是秦德威的第三層套路?

其實也是大家想多了,這個局面並不是秦德威刻意為之。

秦中堂找麻煩是對四大家族一起來的,他逼著四大家族去通倭也是一起設計的。

可是到最後抓現行的時候,秦中堂確實沒抓到屠家的人。

前面也說過,做事不但要有套路謀劃,也要有隨機應變。秦中堂既然沒有抓到屠家的證據,那就只能因勢利導,虛虛實實了。

嚴嵩又一次深深的嘆了口氣,生活就像一團麻,局面糜爛至此,辭官又不能辭官,為之奈何?

為什麽他嚴嵩做官,就如此多災多難?還要面對歷史級的超強對手。

不管怎樣,生活再苦,也還是要繼續面對的,總不能找根繩子自掛東南枝。

此時沒人說話,嚴閣老就主動開口說:“關於今日廷推,是我考慮不周了!”

一葉落而知天下秋,其他人頓時就猜測,嚴閣老這是要認慫?

又聽嚴閣老繼續說:“王浚川乃是朝廷元老,雖然病重不能視事,但不該如此著急用別人取而代之,這樣會讓老臣寒心,極為不妥。

所以還是先不必推舉兵部尚書了,依然給王浚川保存體面,以撫慰人心。”

眾人無言以對,剛才嚴首輔還咄咄逼人驅逐王廷相,連繼承人選都提出來了,這會兒又立刻大翻轉,仍然保留王廷相的體面。

這份唾面自幹的功力,說實話,比秦德威還要強上幾分。

那秦德威如果辦錯了事,說錯了話,只會顧左右而言它或者指鹿為馬一錯到底,絕對不會自己打自己臉認錯。

反正也沒人說話的打岔,也就由得嚴首輔繼續往下說:“至於臨時主持軍機處的人選,我忽然也認為,張甬川不太合適,他對邊鎮狀況了解太少。”

人群裏有膽大的人起哄說:“那嚴閣老現在認為誰最合適?兵部的樊少司馬?”

嚴嵩鎮靜自若的說:“經我深思熟慮,還真想到了一個合適人選!那就是大同巡撫詹榮!”

說起這位詹榮,在京師官場也是個非常傳奇的人物。本來是個戶部管糧的官,十年前遭遇了大同兵變,設計平叛立功,超升為四品。

但詹榮沒什麽過硬關系,一直只能在邊緣衙門當個擺設一樣的閑散官員。

後來詹榮卻又因為與秦德威當了鄰居,把宅院便宜賣給了急需擴建的秦府,結果換來了大同巡撫這樣的實權要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