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二章 貨源不足的連鎖反應(第2/3頁)

倭國方向大海商王直手下的頭領之一徐惟學,如今就在雙嶼島上。近幾個月來,他一直在費盡心思的討好許棟和李光頭兩個大首領。

秦中堂只給了他一個“當臥底”的指令和大體思路,這事別人也幫不上忙,只能自己想辦法了。

這日徐惟學求見許棟許七爺時,被告知許七爺去了天妃宮,和李光頭喝茶說事。

整個雙嶼島也不算大,於是徐惟學轉身又去了天妃宮,在西廂房見到了許棟和李光頭。

這兩人乃是一起越獄的過命交情,然後闖蕩海上,如今共同成為雙嶼島上的坐地虎。

許棟許七爺對徐惟學點頭示意後,開口道:“你來的正好,有些問題要問你。”

徐惟學笑道:“七爺和李爺不知要問什麽?”

而另一個大首領李光頭卻輕蔑的說:“問他又有什麽用?”

兩個大首領中,許棟與徐惟學都是徽州人。而且徐惟學的上級王直也是出身自許棟手下,徐惟學算是許棟“徒孫”輩,所以許棟對徐惟學態度稍好點。

但李光頭對徐惟學就十分輕視,雙嶼島這塊流淌著白銀的寶地,人人都想來,徐惟學又算老幾?

這兩個首領今天碰頭,為的就是最近貨源銳減的事情,從陸地寧波府輸入到雙嶼島的貨物,已經少到影響正常貿易了。

李光頭不滿的說:“還有什麽可問的,如果貨物少了,我們就另行開辟貨源就是!

最近我與余姚謝家又聯絡上了,他們那裏就能出貨,但需要我們自己去運。”

許棟便勸道:“自己運又繁瑣又麻煩,再等等看,不要急躁,且沉住氣。”

然後又對徐惟學問道:“你不是聲稱在幕府有內線麽,那秦德威是一個何等樣的人?”

徐惟學答道:“此人吃軟不吃硬,眼睛裏揉不得沙子,處事雷厲風行。而且又十分貪財,不然也不會將走私渠道從豪族手裏奪過來。”

許棟又問道:“那麽由你來判斷,秦德威會如何應對貨運受阻的事情?”

徐惟學假裝思考了片刻後,才答道:“以秦德威的性格,絕對不會對寧波豪族服軟低頭。”

另一個大首領李光頭問道:“正所謂強龍不壓地頭蛇,那秦德威打算怎麽解決三千鄉兵?連帶鄰近寧波府的余姚縣,只怕將近四千了。”

徐惟學早有準備的繼續答道:“據我從幕府內線收到的風聲,秦德威已經動員兩千標營兵馬,準備強行入駐寧波府!

而且還從福建調動兩千水師,即將從海上進駐寧波府,與陸地標營形成呼應之勢,兩面夾擊豪族鄉兵!

如果我所料不差,秦德威可能要用武力進行脅迫,強行把鄉兵解散或者繳械收編。”

李光頭很吃驚,他一直以為,徐惟學自稱在幕府有內線是自擡身價的吹逼,現在聽起來似乎可能是真的?

許棟也十分驚訝,他原本也就是隨口一問,沒想到問出了這樣的“機密”。

他下意識的對徐惟學說:“你竟然知道這些,你確實在幕府裏有內線?”

徐惟學微微一笑,趁熱打鐵的說:“沒有人比我更懂秦德威和幕府的事情,讓我常駐在雙嶼島,對雙嶼島也是大有好處。”

這就是徐惟學近期一直討好兩大首領,主要訴求就是這個,希望能作為一個小頭領留下來,常駐在雙嶼島。

李光頭冷哼一聲,帶著點譏諷道:“雙嶼島就這麽大地方,哪裏容得下各路英雄豪傑?”

雙嶼島常駐人口三五千,並不是因為只有三五千人肯住在雙嶼島,而是因為雙嶼島的環境只能容納這麽多人。

像大首領許棟有兄弟好幾個,許棟被稱為七爺就是因為排行第七,許氏兄弟加起來擁有海船數十,夥計上萬,那也只有許棟等千把人常駐在雙嶼島。

其它絕大多數船只和人手其實都散布在各條航線、港灣,並不是集中在一處。

這也是歷史上雙嶼島被大明官軍全面摧毀了後,海寇倭寇驟然增多的緣故。

母基地和主腦、貿易樞紐都被毀了,那散布在外的船只和人手怎麽辦,就只能當海寇了。

當然,本時空意圖成為最大走私頭子的秦中堂應該不會犯這種錯誤。

總而言之,能常駐雙嶼島,就是一股勢力的象征,也是非常寶貴的緊缺名額。

聽到徐惟學常駐雙嶼島的請求,許棟也嚴肅起來,對徐惟學說:“看來王直這些年真發達了,開始有想法了。”

在許棟眼裏,徐惟學身份就是王直手下的船主,徐惟學的訴求必定是王直的授意。

想當初,王直還只是許棟手下的一名船主,主打倭國貿易的。

但近些年來,倭國白銀產量爆發,王直勢力隨之膨脹,實力已經不亞於許棟,漸漸的就獨立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