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章 騎虎難下(第2/3頁)

我等人臣應當全盤衡量輕重,堅持原則方為大義!不能喪失信念,一味迎合當權攝政之人!”

正所謂有理走遍天下,趙文華的這些話理直氣壯,居然無人能駁斥。

縱然“氣焰囂張”的秦黨眾人,也不好公開說這些道理不對。

反正也不影響皇後攝政的大局,就先這樣吧。

張潮環視四周道:“若無異議,就如此向皇後娘娘奏請。”

於是百官就開始列隊,準備一起去朝見方皇後。

列席的司禮監諸太監先行一步,到了方皇後寢宮這裏準備。此時秦太監又將午門外群臣議論結果,簡要的告知給方皇後。

本來內心深處正在暗喜的方皇後聽完了後,怒道:“趙文華算是個什麽東西,膽敢如此惡意揣測本宮!說的本宮仿佛要謀朝篡位似的!”

秦太監冷靜的說:“但他這些話確實也順應了人心。”

方皇後沒理解秦太監的意思,反問道:“哪來的人心?什麽人心?那王氏又有什麽人心?”

秦太監便只好又答道:“聖母駕崩,朝臣對此肯定有些疑慮,雖然不至於翻案,但多少也會有所反應。

在朝臣眼中,娘娘你受益最大,難免下意識的想要針對你。

趙文華所順應的,就是這個人心!朝臣們的疑慮,需有要一個渠道發泄出來。”

方皇後調整了自己的情緒,“那就只能暫且忍住了?”

秦太監就說:“眼下要鎮之以靜,不必針鋒相對,一切從長計議。”

隨即百官已經候在了正殿外,方皇後便出去接見,謙遜道:“本宮德薄才淺,難當大任,諸公還是另尋賢明吧!”

朝臣便再勸三勸,請方皇後為了江山社稷大局,出來暫時攝政。

又禮節性的謙遜了幾次後,實在推辭不掉,方皇後便應百官所請,接受了攝政職責。

百官又賀拜後,這個法理程序算是走完了,大明又有了一個“君主”,後面各回各家。

嚴嵩也沒什麽心思回內閣辦公,反正現在臨近新春,也沒什麽必須處置的公務。

他走出了長安右門外,忍不住對跟隨在身邊的趙文華說:“你今天失心瘋了?上來直接把即將攝政的方皇後得罪到死!”

趙文華卻有點瘋狂的答道:“方皇後肯定不是我方的人了,我們現在就已經是她的敵對者,不必心存僥幸!

所以得罪到死和小小得罪之間,又有什麽關系?與其還想著討好方皇後,不如去賭另一種可能!

至少王貴妃現在,對我們肯定十分感激!肯定會將我們視為潛在的盟友!”

嚴嵩嘆道:“你這賭性也太大了,都是八字沒一撇的事情!”

趙文華咬牙道:“現在情況都變成這樣了,如果去賭,將來還有一絲希望;如果不賭,就什麽也沒有了!”

嚴嵩沒再說什麽,他還有希望,但所有的希望全都寄托在東南了,眼下也只能等待結果。

只要秦德威翻了車,將差遣辦砸了,一切都會再次好起來的。

要不然的話,也不用再掙紮了。等秦德威勝利班師回朝的時候,就主動辭官走人,以後不玩了!

方皇後正式攝政後,很快就先下了兩道旨意,今年已經到了尾聲,有些事情還是盡快去做比較好。

第一道旨意是關於張太後的喪葬事宜,命令朝廷盡可能以最高規格辦理。

第二道旨意,就是關於閣臣的名號問題。

先前張太後攝政時,只嚴嵩和張邦奇的名號被批準了。如今方皇後便將其余閣臣封賞全部發下。

關於這位太後的喪葬事宜,雖然被要求“最高規格”,但對於官員們來說也並不難辦,一切遵照既定的規矩就是。

張太後是孝宗皇帝的元配皇後,正德皇帝的本生皇太後,禮法上無可爭議。

國喪就是停止一個月的娛樂,下葬就是葬在孝宗皇帝的泰陵,與孝宗合葬在提前準備好的墓穴裏,不需要另外再大興土木。

所以並沒有什麽實際上的難題,無非就是花錢多少的問題。

這種波瀾不驚的按部就班舉行喪禮,居然讓相關官員感到了有點不適應,竟然沒有任何波折?

要知道在嘉靖朝,每一次喪禮問題都可能是“大禮議”,動輒引發巨大的爭議,讓相關官員無所適從、左右為難。

想想嘉靖皇帝那個死了二十多年的爹,再想想三年前死的蔣太後,都惹出了多大的風波?

伴隨著太後喪禮的,還有內閣輔臣的任命。

原本被張太後扣押的誥命紛紛頒給下去,張潮和秦德威一起晉位武英殿大學士,張璧加文淵閣大學士。

誥命在新年之前送到杭州的時候,秦中堂正在與幕府屬員們議事,這次議事完畢後就要封存關防過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