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三章 首輔之夢(上)(第2/3頁)

於是大明朝堂又出現了一次不大不小的“政治危機”,說是“不大”,因為似乎並不影響政務運轉;說是“不小”,則是因為涉及到名義上的最高文臣。

嚴嵩見時機成熟,便奏請監國太子處置。半攝政的張太後代監國太子下懿旨,命內外三品以上大臣、掌科掌道集議此事。

應該說,這道懿旨沒什麽毛病,沒有任何大臣可以提出反對意見,甚至樂見其成。

皇帝還在昏迷不醒,此事朝廷沒有能夠口含天憲、乾綱獨斷的人。

所以讓骨幹大臣集體開會並做出決議,差不多就是唯一能合法解決“政治危機”的路徑了。

及到次日,群臣三三兩兩的匯聚在午門外東朝房,等待著“大會”的開始。

不知怎的,很多人到場後,都覺得少了點什麽。

那個只要是開大會,大部分時間都站在前三排、承包了朝廷三分之二熱鬧的少年,這次不在了。

便有官員對左右好友嘆道:“昔日有人說,只要秦德威在朝堂,就永無寧日,如今看來也不盡然啊。

眼下秦德威都離開朝廷三個月了,結果廟堂上又起風波,這總不能怪秦德威了吧?”

嚴閣老進來時剛好聽到這句,狠狠瞪了一眼說這話的官員,此人肯定是個故意幫秦德威洗地的托兒!

見今日“主角”嚴嵩進來(沒人認為翟鑾是主角),眾人也就停止了議論,各自養神不說話了。

其實很多人心裏大都有一點點小小的迷茫,不知道今天這個會應該怎麽開,自己應該怎麽去努力。

按照往常的做法,無非就是各逞本事,最終目的就是能夠打動皇帝,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就行了。

但現在正處於一個非常時期,皇帝不管事了,太後也不是真能管事的,那應該朝著哪個方向去努力?

各人的疑慮各自不同,嚴嵩嚴閣老也有自己的隱憂,因為到目前為止,秦黨表現的太過於安靜了。

之前彈劾翟首輔的輿論聲勢中,秦黨仿佛事不關己。既沒有出面維護翟鑾,也沒有落井下石,什麽也不做,連個公開表態都沒有。

這種沒有任何反應的“現象”,就讓嚴閣老也失去了判斷秦黨意圖的依據,心裏不免就有點隱隱的擔憂。

按照慣例,這種集議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一般都是由外朝之首吏部尚書來主持。

許瓚許天官看了看屋內,感覺人數差不多了,就清了清嗓子,準備開場。

“慢著!”忽然有人說話,眾人循聲望去,原來是掌道禦史陳春。

懂行的都知道,此人乃是秦德威同年,也是秦德威安插在科道的代理人之一。

秦黨新生代骨幹中,陳春在科道,趙貞吉在吏部,許谷在中樞,都是比較知名的“工具”。

隨後又聽到陳春對許天官問道:“今日議論的是首輔去留問題,若首輔離去,必將又要推舉大臣遞補入閣,天官可有意否?”

眾人想了想,也就明白了陳春的意思。

許瓚許天官是朝堂上資歷最深的官員,又是外朝之首,如果要推舉新的大學士,許天官幾乎是無可爭議的人選。

但如果許天官是天然的內閣候補的話,那他今天主持會議時,能不能保持公正?要不要避嫌?

從制度上來說,這確實是一個問題。

許瓚皺起眉頭想了一會兒,“老夫絕無入閣之意!亦不領受推舉!”

就是不入閣,這大概是老天官最後的倔強了。

比他年輕的晚輩們,什麽夏言嚴嵩之流一個個都入了閣,甚至還當上了首輔,只有他還在外朝呆著。

內閣一般情況下是按入閣先後排順序,如果他許瓚入閣,反而要以最高齡歲數,成為最末尾的大學士。

不但要給晚輩們打下手,而且首輔也大概沒機會輪到他來當!

所以經過盤算後,許天官堅決放棄了入閣機會,繼續保持外朝之首的尊嚴。

這樣眾人也就沒有問題了,沒有入閣欲望的許天官,理論上應該能保證公正。

只有嚴嵩在先人一步的迅速計算得失,秦黨擠兌許天官明確表態不入閣,莫非是想增加秦黨的人入閣?這到底是放還是不放?

許天官對眾人的心態洞若燭火,但與他無關,冷哼一聲後,便開始了正題,對翟鑾問道:“外朝科道彈章數十,首揆有何話可說?無動於衷否?”

翟鑾在朝堂其實是一個孤家寡人,連個能幫忙說話的都沒有,只能色厲內荏的咬牙答道:“首輔乃是皇上欽點,非人臣可以左右!”

當即就有嚴黨的官員,站出來指責翟鑾說:“輿情洶洶,翟閣老尚不知回避!未見過猶如貪戀權位之人也!”

又有幾個人站了出來,你一言我一語的圍攻了幾句,一下子讓翟首輔進入了被千夫所指的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