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二章 以毒攻毒(第2/3頁)

主要是沿海民眾的參與度太高了,有點法難責眾的意思,總不能把所有的民眾都處罰一遍。

那些世家大族敢於半公開的走私,朝廷官府還對此無可奈何,又何嘗不是裹挾了民眾意願?

就是秦中堂也不能違逆人民群眾的意見啊,所以想了又想,也只能以毒攻毒了。

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不就是走私嗎,本地豪族能幹的事情,幕府一樣能幹,還能幹的更好!

從世家大族手裏搶走私貿易份額,既能打擊豪族,但又不影響那些討海民眾的生計。

嚴世蕃這個人,就挺適合推出去幹這種壞事的,也算是另一種以毒攻毒。

秦中堂座船從慈溪縣繼續前行,就進入了鄞縣境內。鄞縣就是寧波府府治所在地,寧波城同時也是鄞縣縣城。

按照官場規矩,秦中堂這樣大佬進入鄞縣後,寧波城裏能上台面的官員都要到縣界迎接,以及地方士紳代表。

對這套迎來送往的程序,秦中堂已經有點厭煩了。

主要是秦中堂地位太高,跨界又廣,所到之處幾乎所有官員都要來拜見,應酬次數遠超於一般大員。

每當被迫營業,動輒接見幾十個對自己毫無卵用的阿貓阿狗的時候,秦中堂就想道,難怪小說裏那麽多官員喜歡微服私訪,也是有現實心理基礎的。

秦中堂目光掠過了寧波府知府沈愷、寧波衛指揮使劉玠、戶部郎中兼市舶司提舉馮某、巡海禦史胡某某後,忽然在後面人群裏發現了一個特殊人物。

“策彥和尚!你怎得在此?”秦中堂沉下臉,大喝道。

被秦中堂點名的策彥和尚就是策彥周良,今年日本國朝貢團正使,上次他是副使,與夷務大臣秦德威認識了。

自從策彥周良抵達寧波登岸後,由於種種原因,一是九艘貢船不符管教淪為倭寇,二是嘉靖皇帝昏迷,導致策彥周良一直滯留在寧波。

如今聽到秦中堂毫不客氣的點名,策彥周良連忙排眾而出,大禮參拜。

秦中堂厲聲訓斥道:“去年念及爾國所求,本中堂多發了些勘合,原本想著讓爾國可以多得些大明器物,也好感念大明天恩!

孰料竟然有三批九船,假借朝貢而來,卻泛海為寇!你這個正使是怎麽當的?你們倭國就是這樣忘恩負義?”

聽到這句,本地鄉紳都對策彥周良怒目而視,如果不是你們倭人作亂,秦中堂也不至於來浙江!

有九艘貢船千余人變成倭寇,造成了近些年最大的倭亂,如今還在福建一帶搶掠。

朝廷追究責任時,追究到了主張擴大對倭國貿易的秦中堂頭上,於是秦中堂被迫親自收拾局面,這就是秦中堂來東南的直接導火索!

策彥周良連忙開口解釋,旁邊通事翻譯說:“在下也是別有苦衷,勘合發的多了,難免各家魚龍混雜。

在下名為正使,其實根本約束不了各批貢船,那三批九艘都是薩摩……”

“不必說了!”秦中堂打斷了策彥周良的解釋,揮了揮手道:“今日我沒時間處理你們,你先下去!回驛館閉門思過,等待我得空詢問!”

策彥周良無奈的嘆口氣,轉身離開了。

在此之後,其他各色人等才輪番上前拜見秦中堂。本地士紳中,打頭的是個七十多歲的老人。

秦中堂就皺了皺眉頭,憑借豐富的鬥爭經驗,一看這老頭的年紀,就知道來者不善。

在這時代的社會習俗中,敬老也是一個很核心的禮節。比如鄉裏糾紛,很多時候都由年紀最長的人出面調解,所以才有“倚老賣老”這個詞。

地方官員對於本地老人,按慣例也會給點體面,不能太過於刻薄。

出面迎接官員駕到的士紳代表,一般都是中堅力量,很少有這種七老八十的人出來折騰。

所以秦中堂看到這位七十多歲的老人,心裏立刻就拉響了警報。

說難聽點,就算這七十多歲的老頭啥都不幹,直接栽倒在自己面前,那傳了出去也說不清!

沈知府作為“地主”,在旁邊一番介紹,這老頭姓楊名美璜,是個退休官員,原來也做到過四品的。

只聽姓氏就知道,這位楊美璜老先生必定是四大家族之一楊家的“名宿”了。

楊家從成化朝開始,就是寧波城四大家族之首。

因為當時楊家出了一個震古爍今的“記錄”,同代兄弟出了五個進士,號稱為“一門五進士”,在當時也是極其轟動,然後楊家就成了四大家族之首。

楊美璜老先生的祖父,就是“一門五進士”裏的一個,而他的父親也是中進士並做官,堪稱是官宦世家,世代簪纓。

這樣的人在本地算是德高望重了,鄉紳裏最有名望的人之一,所以出現在這裏,可以說代表的就是本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