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一章 沒有難做的生意(第2/3頁)

但屠仁萬萬沒想到,秦中堂完全不按理出牌,直接承認了那些貨物是他的!

這樣的話,他們本地豪族就只能直面秦鐘堂,事情就完全沒有回旋余地了!

屠老爺想了想後,繼續說:“嚴世蕃等人與當地牙行起了沖突後,便有一二百倭寇突然出現,圍攻本地人員,造成大量本地人重傷!”

這句話有兩層意思,先把參與圍攻本地人的賊子定性為倭寇;然後暗示有人“勾結”倭寇。

倭寇為什麽要幫著秦中堂走私船隊去圍攻本地人,那不言而喻,肯定早有勾結!

所以還是息事寧人,不要再擴大化了!

秦中堂暗笑幾聲,如果真是徐惟學的手筆,這幫半海商半海賊被罵成倭寇好像也不為過。

但嘴上卻不饒人的說:“聽說倭寇生性兇殘,動輒殺人,落到倭寇手裏的少有活口。

但你們本地人六十多個人,最後卻都是受傷,偶爾有幾個重傷的,這就很值得懷疑了。

我就奇怪,倭寇為什麽如此反常,完全留下了這幫牙行的性命?”

秦中堂的暗示太明顯了,簡直就差是明示了。真正和這幫倭寇有聯系的,只怕是你們寧波府本地人吧?

屠老爺先是感慨了一下,秦中堂的狡辯功力果然名不虛傳。

但挨打了還要定性為勾結倭寇,又讓屠老爺非常不滿:“若秦中堂是這種態度,那就很難繼續談了。”

秦德威翻了翻白眼:“我本來也沒有想著與你談什麽,是你站在這裏,賴著不走。”

屠仁:“……”

突然感到,與秦德威談話,至少折壽十年!

想到自己肩負的任務,屠老爺深吸一口氣,仍然賴著不走,又開口道:“其實我本想勸說中堂不必前往寧波。”

秦德威明知故問的說:“這是為何?”

他當然很明白,寧波這些做走私的豪族,沒有人希望自己這樣級別的人物去寧波。

本來天高皇帝遠,關起門來悶聲發財的日子是最好的。

如果有個秦中堂這樣宰輔兼督師坐鎮寧波,無論秦中堂是什麽態度,都會讓本地豪族非常棘手。

假如秦中堂態度嚴厲,那麽對地方走私就是一個巨大的阻礙,影響豪族們繼續發財;

假如秦中堂想同流合汙,那麽地方豪族就必須要給秦中堂“上貢”,平白被分走一大筆利潤。

所以秦中堂其實就是想看看,當地是想找個什麽接口勸阻自己。

此後又聽到屠仁說:“中堂有所不知,寧波已經流言四起,人心惶惶。”

秦德威又好奇的問:“都有什麽流言?”

屠仁答道:“比如近日傳說朝廷打算調用京營官軍,前來閩浙布置,輿情為此嘩然。中堂去了寧波,就是火上澆油,民心不穩。”

秦德威點點頭道:“不妨,這個流言就是我放出來的,以此測的是一下沿海軍民的接受能力。”

屠仁:“……”

有一個問題必須要考慮,再和秦德威說下去,會不會被當場氣死?

想起自己身上肩負的任務,不但有勸阻秦中堂別去寧波坐鎮,還要摸清秦中堂對海上事務的態度。

於是屠仁又繼續說:“不知秦中堂到底如何考慮的,萬萬不可調京軍到浙閩沿海!”

秦德威反問道:“我看如今倭寇興起,沿海衛所多有不堪使用者,而京營兵數眾多,調一小部分來浙閩沿海填補空白,有何不可?”

屠仁連忙說:“防衛海上,還是要靠百姓,大力招募鄉兵聯防!”

秦德威點頭道:“屠先生老成謀國,所言精當!這樣好了,我送你去杭州幕府,仔細寫個方案,等我回去商議!”

隨後有幾個親兵,將屠仁圍了起來。

到了次日,秦中堂繼續啟程之前,將謝巡檢首級懸在驛站大門示眾,不知道能起到多少震懾作用。

余姚謝家那邊另外有人來傳話說:“一時間籌集不到足夠絲綢,無法給幕府賠付實物,可否折合成銀兩。”

秦中堂則很堅決的回應說:“本官只為懲戒,不為圖財!故而只要實物,不要銀兩!”

不是不給謝家臉面,主要是謝家的小心思讓秦中堂感到不爽。

只要手裏有走私渠道,絲綢一經換手,那比銀子要貴重,謝家當然不願意賠付絲綢出來。

難怪在原本歷史上,余姚謝家會因為走私生意糾紛,被海盜大頭領上岸洗劫,然後掀起了沿海豪族的遮羞布。

此後秦德威座船繼續東行,進入了寧波府境內後,便有慈溪縣的官員來迎接。

在慈溪縣簡單的應付了一下後,繼續前行。抵達府城之前,卻見嚴世蕃在半路上的驛站等待。

秦德威詫異的問道:“聽說你和徐惟學兩人在三江口被扣押了,隨時會有性命之憂,怎麽又會在這裏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