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一章 不服不行(第2/3頁)

看自己當初對恢復倭國朝貢貿易的態度,能猜出這點並不意外,故而秦德威回應說:

“能看出來這些,也不算什麽本事。我需要的並不是發現問題的人,而是能解決問題的人。”

秦中堂不問齊知縣的態度和立場,既然想投靠自己,那就必須與自己立場一致。

齊知縣答道:“開海與禁海,近幾十年反復爭論,但如今政策偏向是嚴厲禁海。

中堂若想尋求變革,那就需要找一個朝廷也很難拒絕、面上也能說得過去的由頭,逐漸打開突破口。”

聽到這裏,秦中堂終於來了興趣,鼓勵說:“你還有什麽想法?一並說來!”

其實秦德威一直也在思考這個問題,但目前也拿不準方向。

當初用倭國大銀礦忽悠過嘉靖,但這個“為了銀子”的理由不好拿上台面說,不夠冠冕堂皇的寫到公文裏。

齊知縣便建議說:“中堂可以向朝廷奏請,以貨物換取外洋的銅料!我多方打聽過,倭國其實就產銅料。”

秦德威眼前一亮,這個建議確實很可以!

銅是一種必不可少,從貨幣到冶煉,各方面使用量極大的戰略物資。

但偏偏國內銅礦產量相對於大明的海量需求,又實在偏少,導致銅料一直緊缺。

在另一個歷史時空,即使到了大清時候也沒徹底解決這種供需矛盾。

用這樣一種大明確實緊缺,又必不可少的戰略物資當政策突破口,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要說為了銀子,就很不體面;但如果說是為了銅料開個政策口子,那聽起來就體面多了。

秦中堂給齊知縣點了個贊,又問道:“你又為何會去思考這些的?”

當今主流讀書人不會去刻意關注海外貿易的事情,更不會對政策口子問題進行思考。

齊知縣恭敬的答道:“去年聽說中堂將四夷館改為夷務衙門並親自掌管,就預料中堂必將對海事有所動作了。

然後就開始盡力搜集這方面書籍和消息,並尋找出過海的人細細訪問,期待對海事學有所成後,能為中堂效力。”

秦德威轉頭對目瞪口呆的徐世安說:“你看看,什麽叫能跟上我的腳步?我說你幾句,你還不服氣,如今可知厲害?”

徐世安叫道:“天下能有幾個這樣的人!別是瞎貓碰上了死耗子!”

秦德威便又對齊知縣問道:“那麽你想去哪裏效力?”

齊知縣立刻回答說:“願往寧波為中堂守門!”

徐老三這回心裏真服氣了,連秦兄弟想在寧波開府的心思都能猜到?但還是嘴硬說:“瞎貓碰上了死耗子,碰到兩只也不奇怪。”

秦德威指了指徐世安,對齊知縣說:“你繼續說說,把他說到服氣為止!”

“寧波府背山面海,田地狹小,還多為鹽堿地,卻比臨近的紹興更富裕些。

因為此地自古就有漁鹽業的習俗,代代都有大批造船討海為生之人。

近些年來,與海上私商貿易繁盛,利潤巨大,但與漁鹽業一樣,多壟斷於勢豪大族之手!”

秦德威突然又問:“破局點在哪裏?”

齊知縣真有腹稿,不假思索地應對說:“一在於內,二在於外。

內者,有很多中小商人只能往返於姑蘇杭州和寧波之間販運貨物,但利潤極高的海上貿易,卻被本地大族操持。

這些大族只要隨便海陸換手,就能輕易賺取暴利,其余只能在內地販運賺辛苦錢的中小商人不滿久矣……”

“行了行了,我服了!”徐世安聽著頭大,急忙說。

再說現在時間不早了,還磨蹭下去,什麽時候才能給秦兄弟接風洗塵?一船花魁們還在等著呢!

秦德威先不理徐老三,只看著齊知縣嘆道:“雖然你我素來交情不深,但對於有用之材,我也是唯才是舉的!就是我要想想,以什麽理由舉薦你。”

齊知縣又從袖中掏出一封書信,“此乃費翰林的信件,請中堂閱處。”

齊知縣所說的這個費翰林就是費宏的兒子費懋賢,現在翰林院任職,人很淡泊不爭。

當然只是翰林也沒什麽,就是費翰林當過嘉靖十四年會試春秋房的同考官,也就是秦德威名義上的房師。

有這層關系在,秦德威看在費翰林面子上,提攜一下齊知縣也理所當然了,這就是秦德威所需要的“理由”。

而且秦中堂不是正在講究“尊師重道”嗎,不然站在王老先生私塾的院子裏作甚?

費翰林也勉強算是一丟丟的老師了,雖然他是被主考張老師強行“搜卷”後,被迫當的房師,甚至內心深處還把這事當恥辱。

但在面子上,秦德威給費翰林一下尊重又不損失什麽。

秦德威收下了費翰林的信件,貌似漫不經心的說了句:“不愧是你,事事都能想到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