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三章 賊喊捉賊(第2/3頁)

張佐完全不肯妥協,這兩件本來都應該是司禮監負責的事務,憑什麽分一半給東廠?就憑你秦太監你把皇後哄得不錯?

傳了出去,還以為他這個掌印太監把握不住局勢!

所以張佐答話道:“從來沒有這樣的道理,你們東廠什麽時候能過問和幹涉司禮監的事務了?

梃擊案件一樣也要由司禮監負責追查,不用勞駕你們東廠了!”

秦太監帶有誘導性的問道:“你當真不願意將梃擊案交給東廠辦?”

“絕對不願意,除非我不做司禮監掌印!”張佐斬釘截鐵的說。

張佐雖然覺得自己回答的沒毛病,但還是感覺到了一點奇怪之處。

為什麽秦太監忽然對“宮變”矢口不提了,只抓著“梃擊”反復不松口?

難道秦太監真收了外臣秦德威的大筆好處,所以不得不出面,絞盡腦汁的爭奪“梃擊”案的處分權?

然後卻見秦太監甩下了張佐,朝著皇後奏道:“好叫娘娘得知,張佐死活不肯交出“梃擊”之案,必定另有內情。

在我看來。張太監顯然心裏有鬼,所以不放心讓外人處置梃擊案!”

張佐不屑的瞥了眼秦太監,這算是“無中生有”還是“莫須有”?

你抓著慈慶宮梃擊案不放,難道就是為了誣陷?

只是這種誣陷手法太低端了,毫無證據的信口雌黃,根本不可能取得什麽效果。

甚至不像是誣陷,反而像是農村的長舌婦嚼舌頭。

稍微有點腦子或者政治素養的人,就知道這事兒不會有什麽真正結果。

想想就知道,他一個司禮監掌印太監哪有動機去在張太後慈慶宮門庭打打砸砸?

根本不需要證據,從邏輯上就說不通!

張太監正尋思著下面自己該怎麽辦的時候,忽然聽到方皇後對秦太監答道:“言之有理!有些人阻攔東廠查案,是很可疑!”

張佐:“……”

不會吧?皇後你居然相信了?秦太監說什麽,你就信什麽?你是不是被秦太監下了蠱?

在相信秦太監這件事上,皇後你到底有沒有一個合理的動機和邏輯?

秦太監大喜,自己猜對了,也賭對了!方皇後果然有“賊喊捉賊”的心思!

在這個問題上,秦太監是旁觀者清,而張佐則是當局者迷,還沒有意識到因為惹了方皇後不滿,已經準備要被收拾了。

什麽叫“賊喊捉賊”?通俗易懂的說,就是想看看能不能把鍋甩給張佐!

秦太監對張佐的“憑空誣陷”,就是迎合了方皇後這個心理。

與此同時,秦太監故意用很拙劣的手法誣陷張佐,又未嘗不是一種測試,想看看方皇後到底會不會回應。

如果方皇後面對如此拙劣的誣陷,還能捏著鼻子正面回應,那就等於變相鼓勵誣陷。

從另一邊來看,如果有人願意去誣陷張佐,方皇後當然是樂意至極。

她有意積極響應秦太監,等於是兩人心照不宣、很有默契的對上了暗號。

只有張佐怒極反笑,感到自己遭到了羞辱,“慈慶宮梃擊案與我又有什麽幹系,我若做了又有什麽利益!”

秦太監迅速接上話說:“在宮裏面,按照禮法,侍奉皇上的內監最為高級,其次就是侍奉太後的。

當年張太後雖然不問外務,在宮裏也沒什麽影響力了,但侍奉太後的內監品級依然還在!

隨便問一個外朝的官員就知道,這樣品級高、事情少、責任小的差事,向來是安排自己人過渡或者熬資歷熬級別的最佳位置!

你張佐身為司禮監掌印太監,徒子徒孫眾多,難道太後慈慶宮沒有你的徒子徒孫?”

對這個問題,張佐沒法回答,主要是做不出對自己有利的回答。

秦太監確實說的也沒錯,當初慈慶宮雖然被整成了冷宮,但太後再落魄,人物等級還在,身邊的太監級別也還在。

他張佐肯定會安插幾個自己人去慈慶宮過渡,出來後就而可以去某些衙門當少監了,這都是應有之義!

秦太監也沒指望張佐回答出什麽,反正應該都有記錄,一查就知道有沒有了,目前就當有吧。

然後秦太監一陣見血的說:“所以說,當初參與過虐待張太後的人裏,一定有你張佐的徒子徒孫!

畏懼張太後報復的人裏,一定也有你張佐的徒子徒孫!那麽去慈慶宮鬧事的人裏,大概也缺不了你的徒子徒孫!就算你的徒子徒孫沒有參加,但最後他們也受益了!”

張佐:“……”

此後秦太監咄咄逼人的說:“現在你該敢說,慈慶宮梃擊案與你沒有幹系嗎?

你還敢說,慈慶宮被梃擊,你並沒有得到利益?那些徒子徒孫,與你沒有利益關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