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二章 舍我其誰(第3/3頁)

聽聲音就知道,又是張老師來說教了。秦德威無奈的和張老師一起走到宮墻角落裏,詢問道:“老師又有何指教?”

張老師猶豫著問:“你是不是太貪權了點?”

秦德威答道:“譬如韓信用兵,多多益善,我也是這個道理,從不嫌少!

我如果不貪權,那豈不都讓嚴嵩之流貪走了?就嚴嵩等人那樣,把權力讓給他們,於國於民有何益處?

只有我秦德威才能將權力用到最該用的地方,別人沒有能做得到的!

只有我秦德威知道哪裏需要改進,沒有權力如何推行?誰又肯聽從?”

張老師真想不明白,不肖弟子這個真理在手、舍我其誰的態度,究竟是從哪裏來的?

在張老師的觀念裏,好像只有生而知之的聖人才會這樣,但秦德威渾身上下哪點能和聖人沾上邊?

別人都吹秦狀元是星宿下凡,張老師難道不知道底細?

張老師只能提醒了一句:“小心物極必反!如果到了沒有人敢公開反對你的地步,才是你最危險的時候!”

在已經深度綁定的老師面前,秦德威什麽話都敢說,非常不平衡的說:“老師想得有道理,但我這才到哪?

要是換做一千多年前,我費了這許多力氣,如今早就該封侯拜相或者大將軍錄尚書事,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了!

但在大明,掣肘者偏生就如此之多,甩都甩不掉,而且永遠清理不幹凈!”

穿越者也不得不承認,發展到了大明時候,封建皇權的國家機器日趨嚴密,用教科書上的話說,叫高度完善成熟的君主專制。

可以說,大明政治制度的草創和發展,基本都是圍繞著防止權臣篡位設計的,制度內部互相扯皮十分厲害。

就連秦中堂的很大一部分精力,也都放在了應對扯皮上面。

即便同是權臣,與一千多年前的同行相比,也是毫無可比性的。一千多年前的權臣謀朝篡位都是家常便飯,而在大明幾乎不可能。

這就是秦德威感到最不平衡的地方了,與歷朝歷代相比,大明權臣的性價比真是太低了!而且“權臣”兩個字還要打個問號。

聽到秦德威的“不平衡”心態,張老師忍不住吐槽說:“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然後呢?繼續革弊興利,大肆改制?”

秦德威:“……”

難道老師你也看出來了,王莽是個穿越者前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