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六章 大型雙標現場(第2/3頁)

秦德威奏答說:“其一,議論多,做事少!臣見近年以來,朝廷之間,議論太多,或一事甲可而乙否,或朝議而夕改,政多紛更,事無統計!

又有銓部指摘軍政,刑名臧否財計之類情況,不專注於本職,虛文橫飛少見做事!”

眾大臣心裏都承認,秦德威所說的這些弊病確實都是客觀存在的,近些年大明朝廷風氣確實是這個鳥樣。

但無論如何,你秦德威批判這種議論泛濫的風氣,自己不感到臉紅嗎?

朝廷裏誰不知道,你秦德威才是對別人工作指手畫腳最多、議論最多的那個人啊!

從吏部到兵部,從禮部教坊司到工部軍器局,你哪個部沒有插手過?可你連參預機務大學士都不是!

見過雙標的,但沒見過這麽雙標的!

但秦德威沒點名,別人也就裝糊塗,沒人出來觸黴頭,就由得秦德威繼續說。

“其二,傳達多,執行少!各衙門章奏題復雖多,而實效甚少!

例如言官建議一法,朝廷曰可,便交郵遞傳達四方,言官的職責即算完成,再不問其是否實行;

部院大臣建議革除一弊,朝廷曰可,也是置郵傳之四方,部臣的責任就算完成,也沒再去查問是否真正革除!

臣雖僥幸做成幾件事情,譬如遼東改制、恢復開中法等,都是用同道之人親歷親為,不得已因人而成事!”

左都禦史屠僑聽到這裏,就很不服氣,做官數十年,第一次聽到把“拉幫結夥”解釋的如此清新脫俗的!

放別人身上就是黨同伐異,而你秦德威就只是被迫“因人成事”?

別的不說,在他屠僑的老家,寧波知府、巡海禦史、市舶司都是你秦德威安插的人手,團團夥夥還能更明顯點嗎?

秦德威還在說:“其三,拖延多,追責少!某罪當提問,某事當勘查,或礙於請托,便從私延緩,常常經年累月沒有結果!”

這個問題眾人也承認存在,為了逃避責任而拖延,幾乎也是一種官場潛規則了。

這年頭反正沒有大數據,很多事情拖個幾年,公文進了故紙堆裏,就都忘了。

秦德威總結道:“近年朝廷充斥敷衍塞責之風氣,官員綱紀不振由此生!

終於導致習氣日趨刻薄,多有削尖腦袋鉆空子,不擇手段獵名利之人!又結黨營私、排擠異己,將吹捧拍馬溜須視為捷徑!”

最後秦德威很強行的轉折道:“所以嚴嵩執政之內閣,率先敗壞風氣,其人屍位誤國,罪莫大焉!天象示警,豈不可畏乎?”

雙標,又見雙標,還是不加掩飾的公然雙標!眾人不說話,繼續看秦德威表演。

從人生經驗得知,但凡雙標的人不知收斂,絕對不會有好下場,你秦德威還能例外?

卻又聽秦德威嘆道:“陛下雖有雄心壯志,奈何罪臣掣肘!上天屢屢警示,許多人仍執迷不悟!

風氣所至,連臣這樣赤子之心也被沾染,時有不良之行為,遑論其他人!

若不加以糾正,只怕積習生弊、頹靡不振,終有積重難反之日。”

然後他還指著禦案上的那些奏疏:“還請陛下三思!就憑這些表面文章,如何有真心悔改?或可欺人,但能欺天乎?”

“欺天”兩個字讓嘉靖皇帝有些敏感,喝問道:“那你說如何是好!”

這種喝問,其實也是一種潛移默化出來的信任了。

換成別人在皇帝面前這樣三番兩次“紮心”,早被推出去打了。

但嘉靖皇帝相信秦德威能說出點真東西,所以才給說話的機會。

果然秦德威胸有成竹的說:“蓋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不難於聽言,而難於言之必效。

臣不揣愚陋、日夜思惟,謹就今時之所宜者,制訂出考成法!”

考成法?對所有人而言,這是一個新名詞,就是不知道具體含義是什麽。

也不用問,秦德威自行就解釋說:“殿內諸公皆是各衙門堂官,請將當前衙門所有事項根據道裏遠近、輕重緩急,訂立完成期限!

然後造冊登記,並制作三份!一冊送吏部都察院留底,一冊送六科待勘,一冊送中樞總核!

交上事項籍冊的,便是真有謝罪悔改之心,辭官奏疏可以駁回並復官!

今後各衙門按照時限,完成一事便由六科注銷一事!再由六科按月送中樞總核!”

怕眾人還不理解,秦德威又指著王廷相說:“就以兵部事務舉例!

譬如督促增修大同沿邊墻垣,限五年完工;新建渾源右衛城堡,限三年完完工;修補廣靈、威遠等處,限二年合用。

這些事項全都登記造冊,交由六科和中樞,到期不能完工,便按冊追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