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四章 都不明白(第3/3頁)

不由分說,一群官校沖上來,推開閑雜人等,直接提了秦德威就往外走。

卻說這麽大的災異,一兩天時間,基本全京師的人都知道了。

先不說官場中人,全京師的百姓議論紛紛,各種奇談怪論層出不窮。所以這時候,就需要有一個官方告示。

無論是罪己詔也好,還是別的什麽上諭也好,別管有多麽形式主義,其實都能起到安撫民心的作用。

就像嚴世蕃所說的,處理災異也是有規定套路的,當日嘉靖皇帝就先下旨,廣開言路求直言。

到底是不是真心兩說,反正先把形式走了。

然後兩三年都沒怎麽上過朝的皇帝,又下了第二道聖旨,於四月初八禦奉天門,召四品以上大臣朝見!

這其實就是朝會了,如果不是遇到太廟大災,嘉靖皇帝還是會懶得上朝。

就是這次災異太厲害,需要對天下臣民有個交待,嘉靖皇帝也不能自己躲在宮裏處理了。

所以要召開特別朝會,討論災異事件的官方定論,以及責任劃分問題。

夠資格參與朝會的大臣們在家收拾了許久不穿的朝服,而且都很有默契的寫好了乞辭奏疏。

這是老規矩,京師出現災異,四品以上大臣都要交一份辭職疏,以表示對上天的敬畏和謝罪之心。

這也是為什麽本次朝會,只召四品以上大臣參會的原因。估計在討論問題之外,還有當場向皇帝呈交乞辭奏疏的流程。

等皇帝收下這一大批乞辭奏疏後,朝廷大概就要暫時停擺幾天,然後等皇帝再將這些乞辭奏疏駁回來。

事情緊急,給的準備時間不太多,估計還有不少文思不快的人互相借鑒了一下內容。

反正是走個形式而已,皇帝哪有心思認真細看。

到了四月初八這天,群臣畢集在午門外,心中不禁感慨萬千。一晃都兩三年了,終於又稍微正經的上一次朝了。

這個場合,人人朝服,絕對稱得上字面意義上的冠冕堂皇了。本來一切都很正常,但忽然就被打破了。

東廠提督秦太監很突兀的出現在人群後面,身後還跟著幾個錦衣衛官,押著個一身素衣的囚犯。

這個囚犯不用介紹了,朝臣們沒有不認識的,某秦姓原不預機務大學士。

就是眾人都不明白,東廠秦太監這個時候,押著秦德威這個欽犯,出現在朝會場合,是什麽意思?難不成想來個替天行道、當廷問罪?

犯官秦德威表示,其實他也真的不明白那位本家太監想幹什麽……他原本計劃並不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