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三章 也不怕折壽!(第2/4頁)

看完榜單,秦德威又對馬二問道,“歸有光、吳承恩等人在何處?”

馬二答道:“他們二人連帶何良俊、王逢元一共四人,昨晚在外書房喝酒喝到酩酊大醉,至今尚未醒來。”

秦德威搖搖頭,這些撲街仔大部分在原本歷史上連鄉試都中不了,本時空全靠自己提攜才走到京城會試考場,考不中很正常!

然後秦德威就對馬二吩咐說:“等他們醒了,就告訴他們,下次等老師我當了主考官,然後再來考!不然就別白費那力氣了!”

此後秦中堂出門正常上班,不過晚上沒有直接回家,卻先來到禮部尚書張老師家裏拜訪。

今晚是張老師休沐的日子,見到秦德威,張老師就問道:“近日朝廷沒有什麽大事,你怎得突然來訪?”

跟老師沒什麽客氣的,秦德威直接說:“會試結束了,下面朝廷就該準備殿試了,負責組織考試禮部的是不是要向皇上奏報讀卷官、執事官人選?”

張老師就反問道:“那你有何想法?”

秦德威指著自己說:“報讀卷官人選時,報上我!”

科舉大三關裏,會試後面就是殿試,決定最終名次,而殿試讀卷官就是事實上的考官。

因為殿試在名義上的考官是天子,所以審閱試卷的大臣只能叫讀卷官不能叫考官。

按照慣例,讀卷官由內閣閣老,以及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翰林院、詹事府的掌事堂上官來擔任,一般人數十多個。

張老師看著秦德威,有點為難的說:“內閣大學士都會充當讀卷官,但你到底算不算內閣大學士?”

秦德威叫道:“我這東閣大學士是假的不成?老師你盡管把我名字報上去,反正最後決定的人皇上!”

張老師一想也對,秦德威這麽刺眼的名字,皇帝一定能注意到。報個名也沒什麽大不了,準不準就看皇帝的聖意了。

而後在報名的時候,禮部就將秦德威放進了讀卷官名單裏。嘉靖皇帝批了一個“準”字,沒有對名單做任何刪改。

當讀卷官名單出來後,看到秦中堂的大名赫然在列,朝廷上下的想法就是,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讀卷官十多個,秦德威一個資歷排名並不靠前、實際官職三品的人,能起到的作用有限,所以也不用大驚小怪的。

在別人眼裏,很大程度上,秦德威八成是為了滿足虛榮心。

因為能參與讀卷的官員,都是最核心的重臣。參與讀卷對大臣而言,本身就是一種身份的象征,秦德威這麽虛榮的人當然不會錯過。

會試過後,京城再次上演萬年不變的幾家歡樂幾家愁局面,狂喜和失意的人互相交錯,造就了一幕幕人間悲喜劇。

本來與秦德威無關,但官場又有流言說,秦中堂這次會試上無所作為,明顯是對嚴閣老慫了。

這流言傳到秦中堂耳朵裏時,又讓秦中堂感到很蛋疼!

如果強力插手,總有人指責自己無事生非不消停;如果什麽都不做,又會被人看低,甚至懷疑自己不行了,權臣真難當!

成化朝之後,如果沒有特殊原因,殿試日期基本都定在三月十五日。

殿試當天沒讀卷官什麽事情,所有試卷都被糊名彌封後,送進文淵閣保存。

為防止舞弊,所有的讀卷官當晚集體夜宿於禮部,並於三月十六日前往文淵閣看卷。

包括首輔翟鑾、大學士嚴嵩、六部尚書在內的十多名讀卷官從禮部出發,經過長安右門、承天門、端門、午門、左順門,抵達文淵閣。

秦德威忽然搶先幾步走到前面,又轉身對眾人道:“歡迎諸公蒞臨文淵閣!可惜都肩負掄才重任,我就無法盡到地主之誼了!”

其余眾人:“……”

你這意思,就是說你是文淵閣的主人唄?只要嚴閣老不打你,隨便你說。

然後秦德威就一馬當先的走進院落,又站在“春為一歲首,月傍九霄多”的春聯前面,對眾人道:“我已經吩咐過,將中堂收拾清空了,專為閱卷之所!”

眾人算是搞明白了,秦德威混進讀卷官隊伍,不僅僅是為了虛榮,也是為了強行刷存在感!

文淵閣中堂的正中間,擺滿了三百來份試卷,眾人先繞過試卷,對著大成至聖先師的牌位拜了拜,然後才開始準備閱卷。

科舉考試這麽多屆了,很多程序都已經形成慣例。

比如殿試讀卷,首輔一般不參與直接看卷,而是負責總覽和總核。而首輔之外的讀卷大臣,按照品秩排列好,依次開始看卷。

所以今天首輔翟鑾就坐在了東首公案後面,開始主持閱卷。

翟鑾之下,應該就是嚴嵩了。他正要移動腳步,站到第一看卷人位置時,忽然有道紅影一閃,搶在前面站在了第一個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