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二章 風波起(第2/3頁)

等到了何詹事那裏,就如同羅洪先所預料的那樣,何詹事像個老官僚一樣並沒有直接表態,只是問了幾句細節而已。

在羅洪先眼裏,人到中年的何詹事已經失去了熱血和銳氣,不再是當年兩朝廷杖的何大人了。

當然,羅洪先也不需要何詹事表態,他們四大骨幹再加上其他十幾名詹事府官員,已經足夠代表東宮了。

何鰲憑借本能直覺,就感覺這會是一件大事,他忽然明白,秦德威為什麽不願意當這個詹事了,估計就是不想沾惹這些事情。

同時何鰲又記起,秦德威當初不願意讓他做東宮官屬,是他自己非要當太子賓客。

想到這裏,何老師也坐不住了,立刻啟程前往武功胡同秦府。

雖然秦德威這個時間在文淵閣辦公,但何老師不介意在秦府多等幾個時辰。

反正在幾個秦德威的門生面前,他何老師乃是爺爺輩身份,被伺候的還挺舒服的。

所幸冬季事務比較少,臨近傍晚時秦中堂就回到了家。

何老師主動問起說:“先前真不知道詹事府裏還有這樣的聯名上疏,我實在想不清楚後果如何,還望指點一二。”

所謂的後果如何,真正意思就是皇帝的態度究竟如何,是應該跟著投機還是回避。

秦德威只說了一句:“老師你看我一直不想當詹事,還能看不清楚?”

聰明人說話點到為止,但何鰲又造難了。如果真的像秦德威暗示的那樣不好,那又應該怎麽把自己摘出去?

底下一幫中低層官員瞎搞,皇帝追究起來,詹事府詹事肯定也逃不過懲罰。

秦德威答道:“還能怎麽辦?只要你提前將此事告知給皇上,並且提醒皇上注意。皇上自然就會認為你是忠君的,又怎會處罰你?”

何鰲又問道:“哪該如何告知皇上?”

秦德威答道:“首先,老師你不能通過任何公開的奏疏上報。

畢竟老師你是詹事,是東宮官屬之首,而詹事府官員擁戴太子是天然正義,老師如果公開舉報從道義上過不去,容易被輿情批判。”

何老師滿懷期待的繼續問道:“那我又該怎麽辦?”

秦德威不假思索的答道:“很簡單!不要被輿情所知就行了,大致有兩種辦法!

第一種就是直接去仁壽宮求見皇上,當面告訴皇上所知道的事情,法不傳六耳,應該很難傳出去。

第二種辦法,就是寫不具名的密疏,蓋上銀章後,可以第一時間送到皇上手頭!這樣別人不知道密疏裏寫的什麽,也不知道密疏是誰寫的。”

何鰲:“……”

敢情你秦德威提出的這兩種辦法,都是毫無實用性的東西!

如果他何鰲有仁壽宮求見的政治地位,或者有寫密疏的特權,還用來咨詢秦德威你嗎!

秦德威嘆口氣說:“也是沒法子,老師你若想脫身,就只能想辦法先密奏皇上,以示忠心。然後等待羅洪先他們聯名上奏擁戴太子視朝,證明你所言不虛。

而老師你如果先公開上奏,然後羅洪先他們發現事情不對,又不行動了,那不就成了老師你構陷汙蔑羅洪先他們嗎?”

所以只能密奏了?何鰲轉念一想,雖然自己沒有密奏或者單獨覲見的政治特權,但學生秦德威有啊!

只要自己肯寫個揭發羅洪先等人的文貼,讓秦德威代為呈送給皇帝,或者面見皇帝奏報,不就完事了?

何老師本來以為是一樁順理成章的事,卻不料秦德威連忙搖頭:“不行不行,還是不行!”

然後秦德威解釋說:“皇上心裏十分討厭大臣結黨,而世人皆知你和我的關系!

詹事府事務本來與我無幹,然而我卻拿著老師你的揭發密疏,去找皇上奏報。看在皇上的眼裏,豈不是坐實了你我結黨營私?”

何鰲有點不服氣的說:“朝中結黨的人還少了?”

秦德威又解釋說:“私下裏結黨也就罷了,皇上永遠不可能一網打盡,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但如果在皇上面前公然表示結黨,無異於向皇上挑釁,實屬不智啊,肯定要遭到皇上的報應。”

何鰲就有點煩了,“這樣不行,那樣也不行,到底該怎樣,才能讓我避開懲處?”

秦德威也很無語,當初他就反對何老師去東宮當太子賓客,一直說這是個大坑!

但何老師鬼迷心竅,貪圖清貴,非要去東宮,又怪得誰來?

秦德威又提出了另一個建議:“要不然,老師你就去找嚴嵩?反正你與那嚴嵩有香火情,也說得上話。

然後你將詹事府官員的行動告訴嚴嵩,讓嚴嵩去密報皇上!”

何老師已經不知說什麽好了,聽羅洪先的意思,嚴嵩是支持他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