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七章 不是東西!(第2/3頁)

正當在別人眼裏,秦中堂莫名其妙唉聲嘆氣的時候,黃錦黃太監從宮門裏面走出來。

黃太監這是奉旨引著眾人往裏面走,於是同在宮門的翟鑾也跟著大家一起行動,黃太監猶豫了一下,沒有阻攔翟鑾。

畢竟翟鑾是名義上的首輔,就算不尊重翟鑾,也應該尊重大明首輔。

作為文化型太監,要懂得給別人尊嚴,不能跟那幫文官裏的嚴某人和秦某人似的。

再說皇帝傳旨召見的範圍是“閣臣及無逸殿大臣”,翟鑾肯定算是閣臣,理論上也包括在範圍內了。

當然最重要的是,黃太監作為天子自幼的大伴,親信裏的親信,容錯余地大,即便有點小失誤也能過關,所以比一般人自由裁量權大些。

嘉靖皇帝這是把好幾件事情攢在了一起,第一件事也就是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辛愛黃台吉等北虜俘囚的處置問題。

關於這個問題,秦德威已經鋪墊的很到位了。有獻俘禮上的“仙福永享、壽與天齊”,還有這次搞出的一堆認罪書,氣氛已經完全烘托出來了。

所以現在差的就是,嘉靖皇帝下定決心最後拍板,但嘉靖皇帝心裏還是有些疑慮。

不過嘉靖皇帝沒有直接問秦德威,反而對嚴嵩說:“你看如何?”

不知道別人是不是看出來了,但嚴嵩和秦德威都已經明白嘉靖皇帝什麽心態。

嘉靖皇帝想維持自己英明神武的形象,不想因為問這問那太多,從而顯得不夠機敏果斷,所以讓嚴嵩代為問話。

領會了皇帝意圖後,嚴嵩就對秦德威質疑說:“辛愛黃台吉乃是俺答長子,或可留下作為人質。放他回去,真的比當人質好?”

秦德威知道嚴嵩這是替皇帝說的,也犯不上情緒波動,就照本宣科的答道:

“當初在大同已經試驗過,事實證明俺答絕非舐犢情深之人,不會因為長子為人質,就會改弦易轍。

所以留著辛愛黃台吉當人質沒有多大用處。況且俺答正直壯年,還能再生育,並不會缺兒子。”

其實秦中堂很想舉個讓嘉靖皇帝很有代入感的例子,假如陛下你被人抓住了兒子當人質,陛下你會放下尊嚴接受要挾嗎?

嚴嵩繼續質疑說:“到底能不能起到作用?假如辛愛黃台吉回了塞北就被殺掉,那豈不是白費心思?”

秦德威答道:“將辛愛黃台吉留在手裏,已經沒有多大用處,就該重新考慮用法了。

況且我大明並不用付出什麽代價,也不用耗費國力,即便不成也沒有損失,又為什麽不試試看?”

嚴嵩又說:“你這個謀劃的前提,就是俺答與辛愛黃台吉父子將會互相猜疑,對此又有多少把握?”

在原本歷史上,就有辛愛黃台吉與俺答不睦,然後出去獨立的記錄。

而在本時空,則多了辛愛黃台吉被俘虜的事件,然後加上被拼命灌輸洗腦,以及冊封和通貢的巨大利益誘惑。

秦德威感覺,背上了汙點但也有了退路的辛愛黃台吉回到塞外後,肯定更不安分,獨立出去發展必定是辛愛黃台吉的最佳選擇。

不然的話,辛愛黃台吉繼續在俺答身邊的話,自己心裏也絕對安穩不下來。

當然以上還都是推測,秦德威雖然心裏有把握,但嘴上也不敢說的太死。

因為變數真不算少,事情隨時可能會偏離計劃,秦中堂也要給自己留下退路。

所以被問到有多少把握時,秦德威只答道:“世間從來沒有萬全之策,衡量後很有可能成功、又承擔得住失敗責任,便可以嘗試去做。至於具體分析,都在密疏中寫過了。

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吾輩為人臣者,總不能害怕事情不成,就什麽也不做。”

嚴嵩其實很想說一句,萬一事情不成,大明成了蠻夷笑柄,你秦德威要對此負全部責任。

但這是一把雙刃劍,今天用在秦德威身上,以後就會被擠兌著用在自己身上。畢竟他嚴嵩也經常需要提出決策建議,同樣無法負起全部責任。

所以有些話還是不說為好,這就是權臣之間的默契。

更關鍵的是,秦德威血太厚了,就算被逼著為失敗負責,被削掉一大堆勛位官銜,那還能剩不少。

而他嚴嵩的官職如果被削完了,估計就什麽也不剩了。同樣被削的話,連與秦德威極限一換一都做不到。

此後嚴嵩又盤問了幾句,便問無可問。

而嘉靖皇帝見連嚴嵩都問不出什麽,就拍板做出了最終決定:“就依秦德威所言而行,軍機處負責監控!”

別人更插不上話,如何處置辛愛黃台吉等俘囚的問題,就此討論完畢。

當然今天不止這一件事,此後嚴嵩又對皇帝詢問說:“今年冬至大朝,陛下升座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