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七章 一念之差(第2/3頁)

有幾個剛才也曾糾結猶豫要不要去舔翟鑾的,此時後背都被嚇出了冷汗。一念之差,簡直就是地獄啊。

也有人懷疑,翟閣老都要鹹魚翻身當首輔了,你秦中堂作為羞辱了翟首輔的人,就不知道夾著尾巴做人,收斂一點嗎?

然後又聽到秦德威說:“另外還有一件事宣布!皇上已經準許在文淵閣這裏設立軍機處,並由本中堂主持!

等東卷棚收拾出來,以後就作為軍機處辦公用地!本中堂還會選幾個人,在軍機處辦事!”

眾人紛紛恍然大悟,難怪剛才秦中堂吩咐把東卷棚再改回去!

而且也難怪秦中堂不鳥翟首輔,甚至還敢施展霹靂手段鎮壓討好翟首輔的人,原來也是有底氣!

中書舍人們無論是不是混子,但至少對政務流程的見識都不差,都能明白軍機處設立意味著什麽。

那就等於是在制度上,合法的從內閣切下一部分權力啊!再說近年來閣權漸重,皇上設立軍機處未必沒有制衡內閣的心思!

最後秦德威對眾人訓話說:“這次翟閣老能進位首輔,就是本中堂不避私仇,向皇上提議的。

這足以說明本中堂向來公事公心,爾等仔細表現,等聖旨下來後,就正式選拔軍機處辦事人員!”

如此秦中堂一番恩威並施,將中書舍人們整治得服服帖帖,保證中樞震動時後方安穩。

當秦中堂正在繼續訓話的時候,忽然看到黃錦黃太監來到文淵閣,對秦德威道:“皇上有口諭,命秦德威草擬任命翟鑾詔書,並給翟鑾傳旨!”

秦德威愣了愣,草詔確實算是中樞詞臣的職責範圍,制作詔書也是文淵閣的工作之一,但跑腿傳旨一般不都是太監的工作嗎?

而且傳旨頒詔之人是誰往往代表著皇帝的態度,尤其是給首輔這種重量級人物頒詔書,一般都是親信大太監跑腿。

又比如上次去秦府頒誥的,就是二號大太監秦公公,充分表現了皇帝的君恩。

站在院中的中書舍人也聽到了黃太監的話,同樣驚詫,秦中堂和翟鑾那是什麽關系?

可以說,翟鑾在天日昭昭的秦中堂面前完全擡不起頭,一直都是躲著走的。派秦中堂去翟鑾家裏傳旨,那不是上門打臉嗎?

眾人稍加思索後便感覺到,這次皇帝不想派親信太監給翟鑾傳旨,而是讓秦中堂跑腿,真是意味深長啊。

秦德威又回到文源閣裏,一邊準備寫詔書草稿,一邊對方佑吩咐說:“派人去翟府傳話,明天我正式去傳旨!”

秦德威在文淵閣整頓的時候,嚴嵩嚴閣老正在無逸殿直廬處理今日奏疏。

如今內閣暫時只有嚴閣老一個人,所有的重擔都壓在了他的肩頭,一直到臨近黃昏,也沒有將所有奏疏處理完畢。

不過嚴閣老告了個假,將剩余奏疏推遲到明日處理,今晚先回家了。

然後他又將兒子嚴世蕃叫到書房,把今日之事對嚴世蕃說了一遍。

嚴世蕃聽完卻先感嘆了一聲:“這次真是父親運氣好!”

嚴嵩聽著有點不爽,說得好像他混跡廟堂全憑運氣似的!“若非我與秦德威極力周旋,怎能全身而退?”

隨著年紀漸長,而且屢屢被教做人,嚴世蕃雖然還是那麽狂妄跋扈,但起碼說到秦德威時,態度上足夠“克制”了。

他一眼就看出了問題關鍵所在,對父親分析說:“皇上準許設立軍機處,是因為內閣可能要有一家獨大的情況了,所以才有了軍機處!

秦德威肯定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也在有意識的促成這種局面!但到底由誰來一家獨大,可能是父親你,也可能本來該是夏言!”

嚴嵩有點不能相信的問:“你是不是想多了?秦德威能有這麽深邃思路和布局?他敢冒險下這樣的賭注?”

從另一個角度想,難道秦德威就不怕內閣一家獨大,某個人完全控制內閣後,反過來把自己吞掉嗎?

想象中的謀略和實操完全是兩回事!紙上談兵的比比皆是,但有幾個人真能做成事的?

嚴世蕃答道:“我傾向於秦德威本來沒想這樣冒險,也沒有打算實行這樣的規劃。

但今天他被迫見招拆招,然後臨機應變,再加上一點機緣才能成功。但這成功大概是不可重復的,如果重來一次,秦德威也未必能成。”

嚴嵩感覺兒子的分析有點道理,“如果按你這樣說,運氣不錯的應該是秦德威。”

嚴世蕃繼續分析說:“話再說回來,如果在夏言和父親之間二選一,秦德威憑借本心行事,應該更想把父親拉下馬。

但最近夏言卻主動跳了出來,替父親擋住了秦德威的刀!從夏言派毛伯溫去大同開始,就能看出一些端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