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五章 三人行(下)(第2/3頁)

最後夏首輔的回答是:“若說我的看法,關於你秦德威的這些流言,就是無風不起浪!”

真正的政治家,從來不害怕表達自己的觀點,夏首輔就是這麽豪邁!

別人以為流言是對秦德威的中傷,但慣於反套路的秦德威從來不能以常理度之!

也許這些流言都是秦德威用來試探風向的,用的是虛虛實實的兵法。

別人覺得秦德威不會蠢到暴露意圖,其實這些暴露出來的流言反而真有可能是秦德威的意圖!

而純看戲的嘉靖皇帝正感覺劇情平淡,但聽到這裏時忽然又感覺有點意思了。

夏言的回答與嚴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謠言止於智者”表達出的意思就是不信傳言,而“無風不起浪”就有相信的意味了。

而秦德威也越發的肯定了自己先前的判斷,夏首輔真可能腦血栓了,竟然選擇了相信那些流言,並借此針對自己。

緊接著秦德威又追問:“無憑無據的,為何敢說無風不起浪?”

夏言針鋒相對的答道:“誰說無憑無據?方才你確實向陛下舉薦何鰲為太子賓客,豈不就能證實何鰲被你舉薦的流言是真的?那麽其它連帶的流言自然也具有了可信度。”

秦德威回應說:“但我也已經向皇上請辭少詹事!”

夏言毫不客氣的說:“那時因為聖心燭鑒,你的心思無所遁形。在皇上責問下,故而只能辭少詹事避嫌!”

秦德威變得很憤怒,“難道連我辭職都不能消除首輔你的疑慮?

不知道首輔到底要我怎樣做,才能平息那些流言?難道一定要將我驅逐出朝堂才肯善罷甘休?”

夏言沒有繼續回應秦德威,轉而對嘉靖皇帝奏道:“陛下聽臣一言!

秦德威之道,詭異也,人世慣常雖然是虛則實之、實則虛之,但秦德威也許會反其道而行之,實則實之!”

秦德威也沒有與夏言強辯,他又對嚴嵩問道:“嚴閣老你說謠言止於智者,並不相信流言,又是為什麽?”

嚴閣老無語了,你秦德威和夏言大撕逼,為什麽總是要牽扯他嚴嵩?他只想做個安靜的吃瓜群眾!

但有了一開始的回答,就無法停下來了。

嚴嵩無法改口,只能順著自己先前的觀點說:“自然是因為流言太過於荒謬!

我大明有聖天子在位,如同烈日當空照耀萬物,想通過掌控東宮來獨攬朝綱,豈不是癡人說夢?”

論起如何吹捧嘉靖皇帝,嚴嵩也是很專業的,當即就趁著回答拍了一波馬屁。

主要是這樣回答問題,無論秦德威如何不懷好意,也挑不出毛病。

秦德威便長嘆道:“格局高下立判,面對流言時,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雖然秦德威沒有指名道姓,但在場的都是聰明人,立刻就能領悟到“君子”和“小人”分別暗指的是誰了。

嚴閣老差點當場就感動大明了,秦德威居然暗示他嚴嵩是坦蕩君子?

然後就又聽到秦德威對夏言說:“連嚴閣老都看得出來,有聖天子在朝廷,流言根本就不可能變成現實!

而你夏言為何一定要堅持相信流言?莫非你認為憑借皇上之英明神武,還防止不了流言?”

嚴嵩這才意識到,秦德威為什麽總是來找他問來問去!這分明就是借著自己的嘴,與夏言打對台!

這樣做並不是多此一舉,因為在場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看戲的人!

有些話從他嚴嵩這個第三方口中說出來,可能比秦德威自行開解,更能獲取皇上的信任。

面對秦德威的新一輪質問,其實夏首輔的應對辦法很簡單,只要抱緊皇帝大腿猛拍馬屁就行。

把嘉靖皇帝拍舒服了也就過去了,但以夏言脾氣,真做不到那樣卑躬屈膝。

此時夏言被秦德威搞得有點惱火了,而且在夏首輔眼裏,好像是秦德威和嚴嵩聯合起來一起與他唱對台戲,更令人生氣。

沖動之下,沒有深思熟慮就怒道:“縱然是聖天子,也有可能被奸邪蒙蔽,致使東宮失衡!”

這句嘉靖皇帝聽得很不爽,緊緊蹙起了眉頭。

還沒等嘉靖皇帝說點什麽,秦德威搶著對夏言喝道:“你的本心可能並不相信那些涉及我的流言,但你最後還是選擇了相信!

因為在你心裏,你把流言當成了黨同伐異的工具!只有流言成真,才有你的機會!”

夏言駁斥說:“我只是有防微杜漸之心,防止出現有人專擅東宮的局面!”

秦德威反唇相譏說:“這就叫以己度人,又叫疑鄰偷斧!首輔你心裏有什麽,看別人也都像什麽!”

夏言對秦德威已經無話可說,只對嘉靖皇帝說:“惟有請陛下明察!”

秦德威簡直就是強行命題,搬出流言來胡攪蠻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