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五章 重回朝堂(第2/3頁)

此後陸炳又與夏府女婿吳舂接觸過,同樣賓主盡歡。

畢竟陸炳的特殊身份就是一個金字招牌,錦衣衛最有前途的兩個指揮之一,沒有人會輕易拒絕陸炳的示好。

在陸炳為了自己的政治首秀而偷偷運作的時候,被視為“獵物”的秦中堂已經恢復了工作。

闊別兩三多月後,秦德威終於回到了文淵閣入直。數十名中書舍人擁擠在不大的院落中,熱烈迎接秦中堂載譽歸來。

秦德威站在文淵閣中堂外的月台上,對眾人笑道:“本中堂不在的時間裏,爾等可曾用心做事?一應文牘事務可曾流暢運轉?”

有人答道:“吾等敢不用心,文牘盡都及時流轉無差!中堂盡可放心!”

秦德威微不可察的皺了皺眉頭,領導不在的時候,一切公務能盡善盡美的處置,那豈不就說明領導很多余?

還是貼心人方佑反應快,立刻補充道:“其實不敢欺瞞中堂,雖然我等做事盡心,但才力有限,又缺主心骨,故而事務運轉也常有凝滯!”

秦德威這才滿意的點了點頭,揮揮手道:“散去做公事吧!”

走進文淵閣中,秦德威見中堂裏擺設沒有變化,於是更滿意了。

等方佑跟著進來後,秦德威又很關心的問道:“聽說翟閣老起復了,也是值守文淵閣,他的公案又擺在在哪裏?”

方舍人答道:“翟閣老雖然起復入直文淵閣,但稱病在家,一天都沒有來過文淵閣,所以也就沒有特別安排過。”

秦德威呵斥道:“怎可如此怠慢!準備都是做在前面,哪有人來了再準備公案的道理?”

方佑毫不在意這批評,隨便應聲說:“是是。”

秦德威又嘆道:“可是其他閣間又太過於狹窄陰暗,不適宜老年人辦公,也真沒有合適地方了。”

方佑聽到秦德威這些話,忽然覺得秦中堂還是有幾分體貼心的。

文淵閣當初設計初衷就不是用來當中樞辦公的,誰能想到後來的功能演變,但硬件條件實在跟不上了,各個隔間出了名的光線很差。

然後秦德威又指著東邊說:“我看那裏有地方,你去收拾出房間,準備好公案,以及各樣用具,預備給翟閣老!”

方舍人:“……”

他收回剛才的想法,就是“覺得秦中堂還有幾分體貼心”這句。

文淵閣成為內閣辦公地後,房間一直不大夠用,先是在兩側擴建了誥敕房和制敕房。

然後嘉靖朝的前幾年,又在東誥敕房的南邊空地增修了卷棚三間。

秦德威所指的東邊,就是這裏,如果要比喻,就相當於是正常人家院落的東廂房。

讓一個前輩大學士離開正中的文淵閣,去東卷棚辦公,那真就是直接騎臉羞辱。

閣臣的官職字面就是“入直文淵閣”,而不是“入直東卷棚”!

方舍人敢發誓,如果把翟鑾公案直接安置在東卷棚,翟鑾就更不會來上班了!絕對要憤而辭職,不辭職只會被人笑話,根本沒臉留下!

當然也許這就是秦中堂的意圖,反正方舍人不敢問也不敢想,反正一切都是因為翟鑾當初自作孽啊。

這時候,忽然傳來消息,嘉靖皇帝下詔讓閣部院三品以上大臣、掌科掌道、掌院翰林學士、五軍都督府左右都督等文武大臣廷議增補大學士以及增設軍機處之事。

秦德威收到消息後又回家去了,方舍人將秦中堂送到午門,他感覺秦中堂來上班就是為等這個消息來的。

又過三日,西內門廊房十分熱鬧,主要是參加這次廷議人數比較多,大概是體現出一個集思廣益的意思。

漸漸廊房裏站不下了,於是廷議地點就移到了戶外太液池東岸。正值秋高氣爽,算是京城最好的季節了,在戶外也舒適。

廷議還沒開始,眾人三三兩兩的站在水邊,個個神情嚴肅。雖然大佬們開會次數不少,但今天的會議內容重要次數仍然能排的上號了。

增補一個大學士,增設一個專門處理邊境、災情、民變等加急事務的軍機處,哪個都是非常重要的政務,更別說兩個都要討論!

不知誰喊了一聲:“秦德威來了!”

眾人齊齊扭頭向西內門看去,果然望見秦德威的身影不緊不慢的從西內門裏走了出來。

除了在獻俘禮當了次不能自由發揮的配角,算起來秦德威實際已經有兩三個月沒在朝堂上出現過了。

今天這個人沒有穿那套伯爵冠服,仍然身著四品文官的官服。他的出現,並不在情理之內,但又在意料之中!

閣部院三品以上、掌科掌道、掌院、五軍都督府左右都督,這些條件裏,秦德威哪個也不夠格,但卻偏偏出現在這裏,這就叫“不在情理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