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六章 一人得道(第2/3頁)

嘉靖皇帝詢問道:“這是秦德威的意思?”

張潮奏答說:“陛下聖明,猶如燭照!其實秦德威叔父居住在南京,推封其叔父也有利於在南方宣揚陛下天威。”

秦太監心酸的閉目無言,知道今天可能會很難過,但沒想到能這樣難過。

早知道兒子有這本事,坐等富貴就可以了,二十年前又何必狠心自殘入宮?

這一切值得嗎?

最終嘉靖皇帝再三思考後,拍板道:“秦德威封豐州伯,賜世券,其余照舊。

推封秦德威叔父為南京前軍都督府都督僉事,生母為一品夫人,恩蔭一子為錦衣衛指揮使,其余為錦衣衛千戶。”

叔父不是親爹,推封立刻從正一品降到了正二品。

不過以嘉靖皇帝的摳門吝嗇程度,對秦家如此封賞也算是大手筆了,為了擡高品級,特意按照武臣官職封的。

嘉靖皇帝又隨口對秦太監說:“你去向秦德威生母頒發誥命!南京那裏,命南京守備太監去辦!”

秦太監:“……”

知道今天已經這樣難過了,但還是沒想到,竟然還能更難過!

按照禮法,對秦德威本人、正妻的封賞及恩蔭,要等秦德威班師歸來,獻俘禮上頒詔。

但對秦德威叔父和生母的推封,可以提前宣旨先辦了,這也是孝道的體現。

傳旨人物的地位高低,往往能說明皇帝的重視程度。

嘉靖皇帝讓太監系統二號人物秦太監向秦德威生母傳旨頒發誥命,就是要給本朝最大功臣臉面的意思。

畢竟秦德威出塞大捷實在太解氣了,嘉靖皇帝不介意多給幾分榮光,向天下人彰示大明天威。

就是不知為何秦太監發起呆,嘉靖皇帝疑惑的看向秦太監,“爾為何不接旨?”

秦太監回過神來,奏道:“陛下!對秦德威以及秦家封賞委實過度了,他才二十二歲,還是留些分寸以待將來,這次就不必厚賞了。”

嘉靖皇帝皺眉道:“讓你去就去,哪來的許多廢話?”

他總覺得秦太監今日有些反常,但細想後也就明白了,八成是秦太監看秦德威不順眼,所以心裏很別扭。

不過朝中看秦德威不順眼的人多了,也不差秦太監一個,一切盡在掌控。

正式宣誥還需要等幾天,因為從誥書制作到命婦朝服的準備,都需要時間。

但秦家得到大肆封賞的消息已經先傳回了秦府(曾府),頓時三座大門一起轟動。

當家主婦徐妙璇請示過婆婆周氏後,秦府仆役四出,幾乎買空了整個西城的彩燈。

然後在武功胡同懸掛起來,從胡同口到內宅,全部張燈結彩,喜氣沖天。

東府顧氏習慣了商人身份,雖然覺得如此炫耀太高調,但念及兩個兒子裏,留在南京的長子得了錦衣衛指揮使、身邊次子得了錦衣衛千戶,也就不說什麽了。

這次秦家上下男丁人人有賞,連王美人那出生才過百日的兒子也是未來的五品錦衣衛千戶了。

這就叫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一人出頭,全家顯揚。該封的封,該贈的贈,該蔭的蔭,全家上上下下各有好處,也是這時代的常態。

因為秦德威和曾後爹都出鎮在外,秦府主人家沒有成年男丁坐鎮,徐妙璟就請了幾天假,過來幫忙張羅和接待。

這日徐妙璟送完了客人,臨走前給徐妙璇鼓勁說:“大姐啊,就差你生一個兒子來繼承伯爵了,努力!”

徐妙璇覺得小弟這不是鼓勁,而是堵心。

俺答大軍是六月破開邊墻,侵入山西腹地的,然後就是秦德威臨危受命緊急趕赴大同。出塞大捷之後再善後,如今已經是七月了。

十來天後,京城秦府的喜氣傳到了南京。

今年是鄉試年,八月份就是南直隸鄉試的時間,所以這時候的南京城正是讀書人最多的時候。

秦德威的多年老友高長江今年肯定要再戰鄉試,但他這一兩年去讀書人裏廝混交遊減少了許多,反而往武定橋秦府跑的勤快,陪著秦德威叔父秦祥消遣。

反正那秦府裏面,已經沒有秦德威的女人了,高長江跑的勤快點也不會招人說閑話。

但高長江也不是沒有競爭對手,還有個跟他跑得一樣勤快的人,就是高長江的前小弟、秦府二房的現女婿焦文傑。

兩人時常就能在秦府遇上,彼此感覺都十分微妙,今日又是不約而同的在秦府大門撞見了。

兩人都是熟客了,就直接被領著往花園去。

此時天氣漸漸涼爽,漸漸適宜戶外活動了,秦祥看著已經六歲的長孫秦國祚在花園裏玩耍。

為了拜湛若水為師學習,這兩年正在南京遊學,又被秦德威叫過來給長子當啟蒙老師的李春芳正好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