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五章 無奈的閣老(第2/2頁)

夏言忽然開口對嚴嵩詢問:“那麽昨晚你推薦翟鑾入直文淵閣,又是何故?”

嚴閣老避無可避,很光棍的對嘉靖皇帝答道:“臣確實有推波助瀾之意,但是制造冤屈絕非臣之本意,本以為四大罪狀都是真事。”

他也很無奈,舉薦翟鑾這件事,簡直是就是被坑了啊!

先前翟鑾對他打過招呼,他也默許了並且有意合作。

昨夜看著已經十拿九穩,落井下石搞一下秦德威毫無風險,順便可以結盟翟鑾!

但誰踏馬的能想到秦德威去了大同鎮混日子,還搞出個驚天動地的武功!

而且嚴閣老非常窩火,這種“失敗”,根本就不是人力所能算計到的,有種被老天爺玩了的感覺。

嚴閣老甚至能感受到,冥冥之中仿佛一直有一種詭異的力量在護佑著秦德威。

難道這就是嘉靖男兒的氣運?

嘉靖皇帝盯著嚴嵩看了一會兒,心裏冒出一個念頭,既然有了秦德威,還要你嚴嵩何用?

夏首輔又對嘉靖皇帝說:“當務之急,是盡快追回詔旨,以免中外驚疑。”

關於這件事,已經發出了三道詔旨,讓翟鑾復職內閣大學士、起用毛伯溫加兵部尚書總督宣大、將秦德威革職。

關於翟鑾和毛伯溫這兩道詔旨還好,都是京城本地的,尚能收回。

但將秦德威革職的詔旨,已經六百裏加急發走了……

算算時間,現在估計已經居庸關了,而且還在快速向前傳遞,追是怎麽也追不回來了。

嘉靖皇帝也只能再下旨道:“再擬旨!秦德威官復原職!速速再發至大同!”

大同那地方都是驕兵悍將,只在嘉靖朝就已經鬧過兩次兵變了。

如果那些剛出征大捷歸來,正極度渴望封賞的官兵,猛然看到主帥被革職拿問,鬼知道會發生什麽!

只希望在前後兩道詔旨之間的時間差裏,千萬不要出大亂子。

然後嘉靖皇帝又轉向禮部尚書張潮,問道:“秦德威如此大功,朝廷應當如何封賞?

而且這樣近百年來未有之大捷,理該大臣趕赴大同勞軍並發賞,又該派何人去?”

聽到這裏,張潮總算明白,嘉靖皇帝為什麽召自己一起過來了。

對秦德威的封賞絕對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也是個很高難度的事情。

主要是這樣大捷沒有先例,同時秦德威自身歲數又不大,地位還特別高,賞賜的難度是地獄級的。

讓張老師來提意見,無論賞賜是什麽樣,秦德威作為門生也不能非議。

而且皇帝問張潮應該派誰勞軍,那很明顯就是希望張潮去了。

天知道遠在大同的秦德威有多大怨氣,要知道,秦德威已經連“天日昭昭”都寫出來了。

朝廷派別人去勞軍,弄不好就成為秦德威撒氣對象了。所以讓張老師去,最有可能穩住秦德威。

張潮瞥了眼嚴嵩,奏道:“恩威賞罰皆出於上,恭請陛下自專。

至於派誰勞軍,面對如此空前大捷,非大學士不足以彰顯朝廷威嚴。”

嚴嵩不禁愕然,向來以老好人形象示眾的張潮居然也“強硬”和展露攻擊性了。

讓他嚴嵩去給大勝歸來的秦德威勞軍,虧張潮想得出來!他嚴嵩能不能從大同活著出來都是未知數!

隨即嚴嵩立刻又對嘉靖皇帝奏道:“張潮言之有理!可派大學士翟鑾去勞軍!”

眾人:“……”

你嚴嵩不想死,就推薦了一個比你更有可能死的?

首輔夏言實在看不過去了,踏馬的再這樣說下去,內閣還有沒有威嚴了?大學士群體還有沒有體面了?都躲著秦德威是吧?

他對嘉靖皇帝奏道:“先前以毛伯溫加兵部尚書總督宣大軍務,這道旨意也不必撤回了。

直接讓毛伯溫負責勞軍,然後接替秦德威為總督。而秦德威則押解俘虜回京,為聖上辦獻俘大典!”

講究禮制的嘉靖皇帝就喜歡這種大典禮,立刻贊同道:“這個可以有。”

最後問題又落到賞罰上面來了,該如何賞秦德威是個難題,該如何處置大同巡撫、總兵,以及背後的翟鑾等人也是難題。

一道旨意讓大同巡撫、總兵都革職並押解進京容易,但是靠誰來執行?

總督秦德威作為被彈劾對象,顯然是不合適的,但大同鎮除了總督、巡撫、總兵之外,就沒有夠分量的官員了。

欽差郭勛犯罪嫌疑同樣很大,更不合適,看來看去,似乎只有陸炳可以負責執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