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九章 一意孤行(第2/3頁)

王總兵苦苦勸道:“督師總鎮宣大,肩負重責,不可輕冒矢石!”

倒不是王總兵對秦督師感情有多麽深,坐在他這個位置上,是真怕秦德威在塞外出事。

如果真要那樣,肯定會有大噴子不分青紅皂白的說,總督文官都上陣報國了,總兵大將怎麽還躲在後面?

而且封疆大吏總督要是出了問題,責任追究下來,武將總兵官很容易就被扣上護衛不周的責任。

但勸來勸去,秦督師還是聽不進去,一意孤行。

史巡撫仿佛也氣得不輕,有點刺耳的說:“督師如果堅持己見,還請寫下免責文書!勿要拖累他人!”

秦督師年少氣盛,似乎也是受不得激的性子,拍案道:“寫便寫了,本督師此去如論如何,與爾等無幹!”

從公館出來,史巡撫長嘆一聲道:“遇上這樣的督師,委實令人頭痛。”

王總兵心有戚戚然的說:“是啊,燒荒這種事,向來是化整為零,沿著數百裏邊墻各自出塞放火即可。

但督師非要讓兵馬先去大同右衛集中,簡直多此一舉。”

史巡撫譏諷說:“既想把出塞燒荒當門面功勞,卻又怕死,所以才會調集數千精騎護衛!”

兩人議論一番,也別無他法,只能各自回去。

到了次日清晨,秦督師便帶著親兵出發,急行一日到了大同右衛。

然後在本地驛站安頓了下來,等待各處兵馬集結。

根據先前的一系列命令,調動過來的有宣府鎮兵二千,陽和城總督標營兵一千,大同鎮兵二千。

再加上京師帶來的親兵五百,合計五千五百人,全部是騎兵,以上還不包括征用或者雇傭的後勤夫役。

根據秦督師設定的時間節點,兩日後兵馬聚齊,又多休整了一日。

然後沒有任何出征儀式,秦督師率領五千五百官兵低調出塞,放火燒荒去。

此時距離秦德威受任宣大總督,不過才十幾天時間,中間還平定了一次謀反。

以當今物流交通的效率,稱得上兵貴神速了。當然這主要得益於邊鎮常年處於備戰狀態,所以動員出兵很快。

秦督師從大同右衛出塞的消息,當天就傳到了大同城裏。

又到次日,沒有別的消息傳來,秦督師大概已經深入到大漠裏,暫時與內地音訊隔絕了。

大同巡撫史道忽然從察院裏動身,親自前往總兵府。

這把總兵官王升給驚到了,巡撫主動登門拜訪總兵官,這簡直是特別委屈的行為了,除非有別的什麽特殊大事。

同城為官經常見面,史巡撫也沒有客套寒暄,直接拿出一份折子,示意給王總兵看。

王總兵接過來並打開閱覽,只見折子上題頭就寫著:“參劾總督宣大軍務秦德威四大罪狀疏”。

就這一行字,讓王總兵只感到手抖,差點就把折子丟在地上。

他又強行擡頭瞪向史巡撫,你這老陰比給我看這個作甚!

史巡撫淡定的喝茶,示意王總兵繼續往下看。

其實王總兵真的想把折子扔掉,但他實在按捺不住好奇心,反正秦督師又不在大同城,看幾眼也死不了人。

前面的套話不必細覽了,重點在中間幾條。

“其罪一,畏敵如虎。北虜在南,深入山西寇掠百姓,秦德威不思擊敵,不思攔截,反向引師北上,有意與敵背道而行,從未見如此畏敵之帥臣也,朝廷置宣大總督有何用哉!

其罪二,欲以虛功欺哄朝廷。燒荒本為每年常例,秦德威大張旗鼓出塞,全然不顧背後山西百姓危難,以燒荒為主功糊弄朝廷,遮掩無能無為也!

其罪三,剛愎不通兵事。出塞燒荒向有常法,以零散小隊縱火,每隊負責數裏或十裏,焉有數千兵馬一起出塞,又能燒出幾裏地方?由此可見其行之虛實!

其罪四,假公濟私,幹犯天條,走私通敵!我大明與北虜斷絕貢道,片茶粒鹽不該入胡地。

秦德威卻與大同知府劉永互相勾結,以出兵燒荒為名,假意攜帶軍資,實為運送至胡人處交易牟利,此乃通敵賣國也!”

看到這裏,就不必繼續往下看了,王總兵再次擡起頭,臉色有點白的問道:“撫台這是要作甚?”

史巡撫指了指折子,“難道上面寫的不夠明白?”

王總兵又問道:“上面確實寫得很明白,但不明白的是,撫台你給我看它作甚?”

史巡撫也不裝糊塗了,明明白白的說:“本院欲邀請王將軍共襄盛舉,一起署名上奏,彈劾亂大同邊務的秦德威。”

王總兵想也不想的就拒絕了,“本官只是個鎮將,焉有彈劾帥臣的道理!”

他很清楚史巡撫的盤算,如果只是一個巡撫彈劾總督,那可能還有點單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