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八章 看不見的網(第2/3頁)

秦德威皺了皺眉頭,感覺這知府巴結的太過了,什麽大恩大德?至於如此嗎?

自己只是一個主要方向在於軍務的總督而已,又不直接管著劉知府。

劉知府察言觀色,可能也覺得自己過火了,而秦督師也沒理解自己意思,又連忙解釋說:

“下官行走官場多年,從未見過有如督師這般辦事英明果斷的人物!故而一時情不自禁,還請督師勿怪!”

於是秦德威終於明白,這劉知府激動在哪裏了。

前晚劉知府剛給自己送了禮,自己昨天就把朱充灼給徹底“辦”了,所以劉知府就產生了些許誤會。

大概在劉知府的心目中,他秦督師真是極品講究人,收了禮就真給辦事,而且還辦的利利索索毫不拖泥帶水,真乃最優質的上官。

而且劉知府還根據官場經驗判斷,通過這次成功“交易”,知府和總督之間已經建立了信用,關系可以更進一步了,可以有更多可能了。

想到這裏,秦督師就有點膩歪,不客氣的呵斥道:“你閉嘴吧!本督師查獲朱充灼謀逆案,乃是為國除奸,別無它意!”

別拿你那套腐朽肮臟的官場文化,來胡亂解構別人的正義舉動!

劉知府連忙應聲道:“是,是!督師說得對,只是為國除奸而已!下官膚淺了!”

對於這樣的“官場老人”,縱然是伶牙俐齒的大噴子秦德威,也真罵不過。

便只能揮了揮手,不耐煩的說:“如果沒有其它事情,退下吧!”

劉知府趕緊又開口說:“其實下官此次前來,是因為聽說督師想派兵燒荒……”

秦德威臉色瞬間嚴肅起來,拍案喝道:“你一個知府膽敢窺測軍機!你又是從哪裏得知的?”

這踏馬的豈有此理啊,自己昨晚只親口對巡撫和總兵說了燒荒的“意圖”,怎麽今日知府就知道了?還能不能保密了?

劉知府連忙叫道:“督師勿要生惱!今日巡撫命下官籌備糧草和軍需,下官從巡撫口中偶爾聽了一句,說是為燒荒出兵所用。”

官場上的細節都很有內涵,秦德威頓時就想到,史巡撫這是故意透露給知府燒荒的信息?

他不信這是失言巧合,但這能說明兩點,第一史巡撫和劉知府應該是一夥的;

第二劉知府來找自己,說不定也代表了史巡撫的意志,肯定又有點什麽幺蛾子了。

至於史巡撫為什麽不親自出面來說,這叫“王不見王”。

在如今官場,巡撫雖然權力級別比總督略低了點,禮節上稍稍處於下位,但實際品級沒多大區別,通常也被視為同一档次的官員。

秦德威下意識揉了揉額頭,朝廷派自己總督宣大軍務,是為了抵禦外敵來的。

結果痛痛快快的打仗還沒影子,纏纏繞繞的官場糾葛反而要先出現了。

這國怎!定體問!我陷思!

劉知府當然不知道秦督師在想什麽,仍然按照自己的腹稿繼續說:

“督師也是知道的,我大明對北虜實行絕貢之策,斷絕商貿往來。

但北虜那邊卻又急需漢地物產,從鹽、茶、器具,甚至一針一線都要求之於漢地。

故而漢地物產在胡地價格騰貴,甚至可以直接換黃金回來。”

秦督師不動神色的問道:“那又怎樣?”

劉知府生怕總督大人不耐煩聽下去,加快了語速說:“正因為利潤豐厚,所以邊墻走私屢禁不絕,但卻都是小打小鬧而已。若想往胡地販運物資,最好的路數卻另有其法。”

聞弦歌而知雅意,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的秦德威什麽沒見過啊,但假裝來了興趣,假裝不明的問道:“什麽法子?”

劉知府“石破天驚”的說:“就是出塞燒荒!唯有燒荒,可以光明正大的深入草原胡地,可以借著軍需之名運送大批物資!”

劉知府之所以敢在秦督師面前如此大膽披露,主要是有四點原因:

第一,秦督師收錢就辦事,是講究人,看起來信譽很好,可以談點出門就不認賬的事情,買賣不成仁義在。

第二,秦督師似乎對“走私”兩個字並不“反感”,那朱充灼一直想揭發走私,但秦督師從來沒拿這個說過事。

第三,秦督師收重禮毫不猶豫,並不是介意外財的人。

第四,他劉永也沒有落下具體口實,只是陳述了這麽一種現象。

秦德威繼續假裝不明白:“那你說起這個,又是什麽意思?只是想提醒本督師,提防燒荒的官員偷偷攜帶物資走私?”

劉知府“呵呵”笑了幾聲,“督師肯定已經明白,不須下官再細說。”

秦德威稍加思索後,才答道:“本督師不但不明白,甚至什麽也不知道。”

劉知府一時間沒聽懂,這句“不知道”又是什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