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六章 遍地都是功勞(第2/3頁)

秦督師打斷了王總兵,“本督師問的是,大同城裏有多少兵馬,並非是整個大同鎮。”

大同鎮與大同城不是一個概念,大同鎮指的是包括六七百裏邊防線在內的一大片地方,大同城指的則是所在的這座城。

大同、宣府都是鎮、城同名,經常導致誤會產生。

王總兵只得重新匯報說:“大同城中有官兵二萬二千七百零九人,馬騾一萬六千九百九十二匹。”

秦督師直接下令道:“本督師命你抽集精銳二千騎,三日內完成出征準備,其余繼續守城!”

王總兵似乎有不同意見,剛說了句:“若要這樣,督師……”

巡撫史道這時候開口說:“王將軍且先去準備著。”

王升猶豫了下,就不再說話了,接下了命令。

秦督師敲定了調集精銳騎兵的事情,繼續詢問其他事情:“這次酋首俺答到底怎麽入寇的?”

王升答道:“北虜破開了一處邊墻,然後繞過大同城,從大同右路直達寧武關,然後又破關進入太原府。”

秦督師看似無意的又問了句:“為什麽俺答沒有進犯大同城,就直接繼續南下侵入山西腹地了?”

王總兵回復說:“下屬也不甚明白,大概是大同城堅難克,故而北虜不願攻打大同。”

秦德威就按照官場套路隨便吹捧了一句:“一定是王將軍威名遠震,故而北虜不敢犯大同。”

王總兵連忙謙遜道:“督師折殺了!當不起!當不起!”

至少到目前為止,督、撫、總兵的首次會面,一切都很正常,沒有什麽異常。

此後秦督師以長途勞累,以及正處於非常時期,一切從簡為借口,謝絕了大同城給自己接風洗塵。

巡撫和總兵告辭後,天色差不多就黑了。

從京城帶過來的中軍官金汝泉、旗牌官李滋、文書吳承恩等人又進來,聽候秦督師的下一步指示。

但是他們只看到秦德威望著外面出神,仿佛正深思熟慮的想什麽。

等了一會兒,秦德威還在長考。

幾名侍從下屬面面相覷,實在不能理解,這才剛進了大同城,有什麽值得秦督師沉思的事情。

最後還是吳承恩上前輕喚了一聲,“老師?何故在此深思?”

秦德威回過神來,見左右都是親信,並沒有外人,便指著外面嘆道:

“你們可知道,大同城裏遍地都是行走的功勞啊。我所愁思的是,怎樣才能安安穩穩的,將這滿坑滿谷的功勞撿起來。”

眾親信聽完還是面面相覷,如果是別人嘴裏說出來的,就當是胡話瘋話了,但這可是秦督師啊。

秦督師與他們一起進的城,也沒多看了什麽,怎麽就能發現滿坑滿谷的功勞的?

難道這就是別人能當督師,而自己只能當小軍頭(小文書)的差距?

家業只是世襲鐵嶺衛千戶的金汝泉實在忍不住功業的誘惑,壯著膽子問了句:

“不知行走的功勞都在哪裏?如若軍門不嫌棄,小的我願效犬馬之勞!”

秦督師指點說:“城門口鬧事的那位宗室就是,剛才出去的總兵官王升也是,巡撫、知府說不定都是。

對了,還有大批潛藏在民間的白蓮教匪徒!去吧!功名但在馬上取,我看好你!”

金汝泉:“……”

無論是宗室也好,總兵也罷,巡撫和知府更不用說了,那都不是他這個小小千戶能惦記的啊!

就算是本地的白蓮教匪徒,也不是他這個初來乍到的外地人所能探知到的!

吳承恩不禁想起了秦老師的光輝歷史,從南京到京師,不知多少官吏栽在秦老師手裏。

所以忍不住勸道:“朝廷派老師總督宣大,是為了抗擊北虜,還是不要內鬥了。

若外敵未靖,卻能把整個大同城連根拔起,不知朝廷和天下人又該如何看待老師?未免會有外戰外行,內戰內行之譏啊!”

秦德威反問道:“豈不聞,攘外必先安內?”

於是吳承恩便不說話了,老師你愛怎樣就怎樣吧!

旗牌官、李小娘子的二哥李滋則有個疑惑:“軍門在宣府就抽調精騎西進,在陽和城也吩咐重新編集騎兵,到了大同又要抽集精騎。

小的鬥膽詢問一句,軍門聚集數千精騎意圖何在?”

秦督師仍然沒說,不到最後時刻,不會有人明白自己的真實意圖。

就是對自己人,最大的底牌也要保密!絕對避免一切走漏風聲的可能。

所以只對親信們答道:“我心中自有軍機,說了就不靈了,聽從命令就好!”

然後金汝泉和李滋兩人也退下了,吳承恩生無可戀的拿出紙筆,準備聆聽並記錄老師的今日份新作。

秦督師正在醞釀“詩意”的時候,忽然家丁王大走到堂屋門外,稟報道:“大同劉知府來訪!”